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七情内伤—中医论情志如何致病
常言道:乐极生悲、气大伤身.....科学证实此言非虚。心理学上的A型性格或A型行为模式,通常表现为脾气暴躁、行事急迫、争强好胜和富有闯劲。这类人群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与他人相比,患病几率明显增加。除了生气,其他负面情绪也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而《黄帝内经》则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一、什么是七情内伤?
在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中,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于五脏,即五脏生五志,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
七情内伤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一旦过度或长期持续,就会导致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疾病,称之为七情内伤。除了情志失宜伤及脏腑外,脏腑精气虚衰,正气虚弱,对情志刺激应答减弱,同样会引发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例如,过度喜悦会导致心气耗散,过度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过度忧虑会导致肺气不畅,过度思考会导致脾气不运,过度悲伤会导致脾气下陷,过度恐惧会导致肾气不固,过度惊吓会导致心神不宁。
二、七情内伤如何发生?
1.与精神刺激有关:
七情所导致的疾病,与精神刺激有明显的关系。在整个发病过程中,病情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狂病,大多因为悲愤恼怒,损伤肝胆,无法宣泄,内郁化火,煎熬津液,痰火从内而生,心神被蒙蔽,神志逆乱,产生狂病。可见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七情致病可直接伤及所对应的脏腑
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正常承受范围,就会导致相应脏腑的病变。比如大怒则伤肝,过度思虑则伤脾,过度悲忧则伤肺;大怒伤肝而致晕厥、脑卒中;再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格悲观,经常梨花带雨,悲忧不止,所以才有咯血及喘证的发生,这就是过度悲忧而伤肺的例子。许多青少年在高考阶段,脾胃功能会大大下降,表现为脾胃虚弱,常常饭后觉得困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高考压力过大、思虑过度困脾所致。
3.情绪失调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过度愤怒,长期愤怒,会影响肝气疏泄,致使肝气上逆,发为疾病。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就会出现头痛,头晕,面赤,耳鸣,呕血,呃逆,昏厥等。现代医学也发现,长期的愤怒和压力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健康问题。
喜则气缓:长期过度的喜悦会导致心气散乱,心神不宁,从而影响心脏功能,引起心悸、失眠等症状,甚至出现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者失神狂乱等精神症状。
悲则气消:过悲则肺气耗伤。人在悲伤时,常会哭哭啼啼,导致肺气大虚,同时损伤气血,出现精神不振、气短、乏力、胸闷等症状。
思则气结:过度思虑则伤脾,导致脾气郁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等。比如刚刚失恋的人,由于伤心过度,思虑过多,最易出现的就是食欲不振。
恐则气下:过度恐惧则肾气不固,最常见的就是二便失禁。如当人遇到惊恐之事,心理素质薄弱者,常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这就是由于恐则气下所致。
惊则气乱:突然受到惊吓则气机紊乱,出现心神不定、慌乱失措、神志错乱等。如“惊出一身冷汗”“一惊之下手足无措”。另外,受惊之时,气血紊乱,还会影响思维能力,反应迟钝,一时呆在当场。
惊与恐不同,自知者为恐,不知者为惊。惊能动心,亦可损伤肝胆,使心胆气乱,而致神志昏乱,或影响胎儿,造成先天性癫痫。
4.七情变化影响病情进展
由于情志活动与脏腑精气互相影响,因此,情志对疾病的预后有极大的影响,根据临床观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若患者有较剧烈的情志波动,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若遇事恼怒,肝阳暴张,血压可以迅速升高,发生眩晕,甚至突然昏厥,或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癌症患者如果悲忧恐惧,也可使病情加速恶化。另外,临床上有一种应激性心肌病,就是由于突然的情绪激动而引起的一种心肌病,也叫心碎综合征。而性情豁达、积极乐观者,往往疾病恢复较快。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