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中医如何情志养生

中医如何情志养生

所谓情志,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中医称之为“七情”。情志养生是指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情志养生,体现中医学“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神、情志的修养,因“心神乃形之大主”,《养性延命录》曰:“喜怒无常,过之为害。”突然或持久而强烈的情志刺激,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进而会引发脏腑病变,情绪会影响身体状态,身体状态反过来会加重影响情绪,“守神全形”、“保形全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一些方法进行情志调摄养生很有必要。

1.情志相胜:

又称为以情胜情,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情胜情的养生方法主要基于五行学说。五脏、五志、五行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肝属木,与怒相应;心属火,与喜应;脾属土,与思相应;肺属金,与悲相应;肾属水,与恐相应。按照五行生克规律五脏相克的规律是:肝木克脾土(怒克思),脾土克肾水(思克恐),肾水克心火(恐克喜),心火克肺金(喜克悲),肺金克肝木(悲克怒)。以情胜情就是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情志的治疗方法,可以主动调控七情,改善不良情绪。例如,当我们郁郁寡欢时可以想想高兴的事情去战胜悲伤的情绪。

2.情志导引:

是指通过呼吸调节、身体运动、音乐欣赏等方式,来引导和调节情绪。例如,通过深呼吸、缓慢的身体运动、欣赏舒缓的音乐等,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包括静坐、吐纳、调息等方法的静功及太极拳、五禽戏等导引功法,以达到“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的养生目的。

导引术内外同修,是中国古代养生家十分崇尚的健身方法,特别有益于缓解情绪压力,是非常难得的情志养生方法。同时,导引术简单易学易练,不受场地、时间、器械等限制,很适合现代人练习。

3.情志转移:

又称为移情,当出现不良情绪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有些人患某种疾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坏,怕不易治愈,整天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分散注意力,使思想焦点转移于他处;或改变周围环境,不与不良刺激因素接触,这就是移情。其意义正如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说:“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伸,……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续名医类案》中说:“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虑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例如,通过阅读、旅行、社交等方式,多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素养,陶冶情操,是非常重要的情志养生之道,将注意力从不良情绪中转移出来,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4. 情志疏泄:

祖国医学认为,“郁则发之”。郁,即郁结,主要指忧郁、悲伤,使人不快的消极情绪;发即疏发、发泄。妥善发泄不良情绪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法,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例如,当遇到不幸,悲痛万分时,不妨大哭一场;遭逢挫折,心情压抑时,可以通过急促、强烈、粗犷、无拘无束地喊叫,将内心的郁积发泄出来,从而使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恢复平衡;出现不良情绪时,也可以借助于别人的疏导,把闷在心里的郁闷宣散、倾诉出来。

5.情志节制

情志节制就是调和、节制感情,防止七情过极,要做到遇事戒怒、宠辱不惊,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以便养神治身。平时要保持心态平和恬淡,积极适应社会状态。《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其中,“恬惔虚无”是指心神安宁不存杂念,避免情志过激;“志闲而少欲”是指控制自身欲望,不好高骛远。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方可使气血和畅,身心健康。

总而言之,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异常的精神活动,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失衡,从而引发疾病。因此,要想拥有一个好身体,就要善于情志养生,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要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