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根据《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6.75小时,28%的人群每晚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失眠对人们的认知功能、免疫功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还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失眠的干预方式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为了能够安然入睡,不少人开始寻求药物帮助。那么,失眠用药有哪些误区?治疗单纯性失眠的常见药物有哪些?服药有什么注意事项?跟着药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失眠用药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严重失眠也坚决不吃安眠药(×)是否服用安眠药,需要根据患者失眠的严重程度和具体原因来判断,不能一味拒绝服用安眠药。长期失眠会对我们的精神和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而适当使用安眠药治疗是有益的。

误区二:只要失眠就吃安眠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正常睡眠的前提,改善失眠首要是对生活方式及睡眠习惯进行自我调节。若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坚持仍不能见效,则应就医和用药。

误区三:服用安眠药会成瘾,会使人变“傻”(×)一些人以为自己的记忆力出问题是服用安眠药所致,但主要是他们过于依赖安眠药,且用药不规范,导致失眠症状越治越重,最后出现明显的记忆力衰退。安眠药的确可能导致依赖性,但只要在专科医生和临床药师指导下系统规范地服药,发生依赖的可能性则会降低。

二、安眠药都有哪些,该怎么选择?

常用的安眠药分为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也就是常说的“唑仑”类和“西泮”类。这类药物主要发挥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肌肉松弛等作用。药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但仍有一定的风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和依赖性。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这一类是以唑吡坦(Zolpidem),佐匹克隆(Zopiclone)等为代表的新型非苯二氮䓬类。这类药物相较于苯二氮䓬类起效快、半衰期短,药物耐受性、依赖性和戒断反应也更低,治疗失眠相对更安全、有效。

如何正确选用安眠药,需要分清睡眠障碍的属性。

短效安眠药适合用于入睡困难的失眠患者,对以早醒为特点的失眠者无效。

口服约10-30 min起效,药效持续5-6 h

中效安眠药适合用于睡眠浅易惊醒患者,可帮助患者增加睡眠深度,减少夜间醒转次数和做梦频度,同时缓解焦虑和紧张不安。口服约0.5-1 h起效,药效持续12-15 h

长效安眠药适合用于早醒和多梦的患者,也常用于缓解焦虑和紧张不安。

口服约1 h后起效,药效持续超过20 h

三、服药小贴士

(1)预期入睡困难时,睡前5-10分钟服药。

(2)上床后30分钟仍不能入睡可即时服。

(3)夜间醒来无法再次入睡,且距离起床时间大于5 h,可即时服药(短效药)。

(4)慢性失眠患者,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non-BZDs 药物间断治疗或按需治疗。

四、用药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不宜饮酒,酒精有激发安眠药中毒的可能。

(2)服药期间不宜从事驾驶车辆、高空作业等工作。

(3)治疗期间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师正在服用安眠药的品种剂量。

(4)孕妇不宜使用安眠药,妊娠期使用安眠药的安全性缺乏研究资料。

(5)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安眠药。

(6)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应定期进行血液生化检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