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7岁的小王(化名)的指甲被自己咬得坑坑洼洼有的已经露出里面的嫩肉甚至有的整个指甲都要被啃咬光了。小王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时要上班根本没有时间带孩子解决这个问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近,小王的妈妈打听到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开设了暑期夜门诊服务,就提前在网上预约挂号,一下班就带着小王来到医院儿保科夜门诊看诊。小王妈妈就要问了孩子为什么会咬指甲呢 咬甲癖又称作慢性习惯性咬甲,多见于学龄期儿童,青春期加重,少数成人也会出现。病因可能与缺某种元素、心理(紧张、焦虑)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1.缺铁性贫血或者铅中毒咬指甲在医学范畴上被认为是异食癖的一种,而异食癖被认为有可能和缺铁性贫血或者铅中毒相关。当孩子频繁地啃咬指甲,且伴有缺铁性贫血(例如铁摄入量不足、严重偏食)的话,会建议给孩子进行血常规的检查来除外缺铁性贫血;而如果孩子存在铅暴露的风险的话,则建议给孩子进行血铅水平的检查,来排除由于铅中毒引起的啃咬指甲。
2.心理性原因咬指甲的发生与情绪紧张不安心和焦虑有关。儿童开始咬指甲前往往有诱因,如入幼儿园、家庭不和、父母关系不好、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或老师对自己的批评等,通过咬指甲这种行为可以减轻这些因素导致的紧张不安,长此以往便形成习惯。3.其他原因有些儿童的咬指甲与未养成剪指甲的习惯有关。也有儿童是在模仿他人咬指甲。还有部分儿童是由于遗传性因素形成咬指甲行为。经常咬指甲对生理及心理会造成不良影响。
指甲顶端凹凸不平,不能覆盖指端,影响双手美观。反复咬指甲致使手指受伤、疱疹、甲沟炎或甲床炎。咬下来的指甲进入消化道,有可能会引起腹痛、阑尾炎等。值得注意的是,咬指甲不一定是寄生虫感染所致,却是儿童感染寄生虫的主要来源。
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夜门诊,儿保科专家看到,小王的十只手指的指甲全被啃去小半。根据患儿的病情,专家给予合理化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整,小王的咬指甲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让孩子不再咬指甲,家长们真是“呕心沥血”!“苦甲水”“小手套”纷纷上阵......但是不管家长怎么威逼利诱就是改不了这该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陪伴多陪陪孩子做亲子游戏转移下注意力。千万不要简单粗暴地打骂也不要直接把孩子的手从嘴里拉出来。儿童保健科专家提示家长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帮助度过“咬指甲”的难关。
1、消除精神紧张因素
试着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感到压力,帮助他们缓解压力。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和你谈谈他们有什么担心,注意眼神交流,用心聆听。改善学习和家庭环境,减轻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
2、表面无视
试着忽略这些行为、不要对孩子大声喊叫,过分关注和惩罚一般起不到阻止行为的作用,甚至可能负面地强化这个坏习惯。
3、转移注意力
每当发现孩子又不自觉在咬指甲时,不声不响地走过去,抱抱他,亲亲他,或者用一个需要嘴巴和双手共同参与的游戏来吸引孩子,拉起他的小手去玩游戏、做手工、拼拼图,让孩子的手里有活,眼里有事,将注意力从咬指甲转移到别的地方。
4、适当赞美
抓住孩子表现好的时机进行表扬,例如,告诉孩子,你小手指指甲没有被咬,挺好看的。
如果孩子咬指甲行为很严重,已经影响到了学习生活,那就需要及时就医。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