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李安海: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特应性皮炎西医概念及病因

概念:特应性皮炎(AD)又名特应性湿疹,曾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特点,常自婴幼儿期开始发病。特应性皮炎不仅复发率高、难以治愈,而且患者常常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被称为皮肤科“一号疾病”。

病因: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包括遗传易感性、食物过敏原刺激、吸入过敏原刺激、自身抗原、感染及皮肤功能障碍。

中医概念及病因

概念:属中医四弯风范畴。四弯风病名,出自《外科大成》。该书说:“四弯风,生于腿弯,一月一发,痒不可忍,形如风癣,搔破成疮。”据此描述,十分接近西医学的特应性皮炎。

病因:由于先天禀赋不耐,胎毒遗热,外感六淫,饮食失调,致心火过盛,脾虚失运而发病。心火与脾虚为本病的主导病机,婴儿期以心火为主,因胎毒遗热,郁而化火,火郁肌肤而致;儿童期以心火脾虚交织互见为主,因心火扰神,致脾失健运所致;青少年和成人期病久心火耗伤元气,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或湿热耗气伤津,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致。

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分为三期:

①婴儿期:在出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病,皮疹分渗出型和干燥型,均伴剧烈瘙痒。

②儿童期:多数在五岁前发病。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

③青年及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

诊断:

根据个人或家族有“特应性”病史,皮损特点进行诊断:即婴儿期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状,好发于面颊部及额部;儿童期及青年期则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状,好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腘窝;或呈痒疹状,则好发于四肢屈侧。血嗜酸性细胞计数升高,血清中IgE增高。可作为辅助诊断。目前国内外有多种诊断标准,国内多推荐使用Willams诊断标准。

西医治疗:

1.抗组胺药口服治疗。

2.光疗。

3.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4.外用药物可以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激素药物进行治疗,使用药物前,需要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合并感染的抗感染治疗。

5.生物制剂。是目前疗效最好的方法,但仍然无法解决复发问题。

中医治疗:

一般情况下,根据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和症状,中医辨证论治将其分为风热型、湿热型、燥热型。具体分析如下:

1.风热型

风热型特应性皮炎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明显、可有渗出,可能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舌苔黄,脉数。

中医治疗会以清热解毒、疏风凉血。祛风凉血汤:荆芥、防风、连翘、苦参各10g,蝉蜕10g,生地黄20g,生石膏30g(先煎),鱼腥草10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生甘草10g。

2.湿热型

湿热型特应性皮炎的患者通常伴有皮肤湿润,皮疹呈黄红色,且伴有明显瘙痒。此类型可能伴有患者全身感觉疲倦、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中医治疗清热祛湿、扶正止痒。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桂枝、防风、猪苓各10g,陈皮、炒栀子各12g,泽泻、炒白术、茯苓各15g,黄芪、生薏苡仁、滑石各20g,川木通、炙甘草各6g。

3.燥热型

燥热型特应性皮炎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皮肤脱屑,严重的瘙痒感,有时还伴有皮疹出血,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中医治疗滋阴清热,润燥止痒.地黄饮子加减.熟地10g、山萸肉10g、麦冬12g、石斛15g、远志6g、石菖蒲10g、茯神10g、五味子10g、知母10g、黄柏10g、防风10g、白鲜皮10g、乌梅10g、甘草10g。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皮肤科李安海主任介绍:特应性皮炎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皮肤疾病之一,在我国被称为皮肤科的“一号疾病”,也是非致命性皮肤病中疾病负担排名第一的疾病。特应性皮炎影响到全世界所有种族、儿童和成人,我国儿童的患病率为15%-30%,成人为2%-10%。

治疗特应性皮炎使用最多的就是外用药,常见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导致患者皮肤和系统出现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从病因治疗,降低了复发率,患者皮肤和系统出现不良反应小,而且可以兼治其他疾病。

治疗特应性皮炎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规范化诊疗和全病程科学管理才能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

1.皮肤护理:建议患者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洗完澡后,要及时涂抹保湿霜,锁住皮肤水分

2.避免过敏原:需要及时找出并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过敏的物质,如食物、花粉、尘螨等,有助于减少皮炎的发作。

3.饮食调整: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

4.居住环境: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勤换洗衣物和床单,不铺地毯,少养花草等。

5.心理支持:建议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情绪,因为情绪问题可能会加重特异性皮炎的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