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每个家长都想守护好孩子的健康平安,但实际生活中诸如跌落摔伤、烫伤、交通意外、 锐器切割伤、意外窒息、动物咬伤、误喝中毒、溺水等意外却时有发生,令人心痛。意外伤害结果无法预见,又不能因此禁止儿童好奇心与探索行为,所以,预防是根本,家长、老师承担着安全教育、主动预防的责任。如何避免这些意外、万一出现了意外伤害如何处理?下面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1、高处坠落伤预防:婴儿床要加床栏 窗户安装护栏,尽量不要让孩子离开视线,更不能把熟睡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
处理:建议就地观察一会儿,这期间不要移动孩子,不要摇晃孩子,只要观察孩子是否有意识改变,是否有流血、骨折等;摔伤后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疼痛大哭,之后孩子就和以往一样,该吃吃,该玩玩没有任何异常,这时就不用太担心了,可先不去医院,在家正常护理即可,但因为有些颅内出血出现症状时间较慢,所以要继续观察2-4天,精神状态是否正常,如果出现异常,比如嗜睡、激惹、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需要立即去医院。
2、锐器切割伤预防:孩子生性好动,很容易划伤,把刀具、尖锐器具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处理:先用清水把伤口洗干净,然后止血,伤口浅小,锐器干净,碘伏消毒后用创可贴保护;如果伤口较深长,用消毒纱布将伤口及周围包扎止血后及时送医院。
3、烫伤预防:洗澡时先在盆里加入凉水,后放热水;热水、热饭菜等放置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不能放在桌边,特别是有桌布的桌子上;远离热源:电暖器、取暖炉应加装防护罩,不进入正在做饭中的厨房等。
处理:首先远离热源,马上用较干净的清水(自来水即可)冲洗患处15~30分钟,皮肤仅有红、肿、痛,可涂烫伤膏;皮肤出现水泡,不能挑破;如果衣服和伤口黏在一起,不要脱衣服,以免连皮撕下,更不要在患处涂抹一些药物,应直接去医院治疗。
4、窒息预防:窒息主要原因是异物吸入和堵住口鼻。孩子有时会将本该进入食管的食物(坚果等),误吸到气管内;或者将其他异物(例如小玩具)吸入气管内,所以2岁内孩子不要喂食果冻、粘糕、坚果等食物;大点的孩子喂食坚果类食物一定小心,循序渐进;孩子吃东西时,尤其是颗粒状、硬物的时候,家长应该在旁边看着;不要让婴幼儿玩过小的玩具,注意玩具上是否有易脱落的零部件,不可以把小玩具放入耳鼻口中;嘴里含着东西时禁忌哭泣、跑跳、嬉笑打闹;吃饱饭不要马上睡觉;不给小孩穿戴带抽绳的帽子、衣服;小婴儿床上不要防止任何布绒玩具、多余被褥衣服等。
处理:如果孩子还能咳嗽,家长要鼓励孩子咳嗽,通过咳嗽的力量将异物咳出来;如果孩子不能咳嗽,迅速从背后抱住幼儿,将幼儿倒过来,挤压其腹部并拍打背部,不能恢复的迅速送医院。
5、中毒预防:把药物、不能入口的危险物品放到高处,妥善安置,杜绝饮料瓶装有毒腐蚀性物质(84液、洗发液、洗洁精等)。
处理:如果怀疑孩子吞服药物,首先要确定吞吃的是什么东西,找到剩余的药片和溶液瓶等,尽量当即查清吞服的数量,大一点的孩子要设法使其呕吐,并尽快送往医院;如果咽下的是有毒液体,就不宜采用催吐的方法,可让孩子喝牛奶中和毒性,大量饮用水和牛奶使毒性减轻;若孩子已神志不清或不愿配合,则立即到医院,不要忘记带上药物外包装或说明书,并大致估算服药量,以便医生对孩子的病情有准确的估计并有针对地治疗。
6、溺水预防:家长或看护人监管缺失或片刻疏忽是1~4岁儿童溺水的根本原因。5岁以下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应该做到: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感觉拿个快递、接个电话,很快回来,将儿童尤其小婴儿,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呆在开放的水源边;无论儿童在家里、室外或其他地点的水中或水旁,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分心,如做家务、打电话、看手机、聊天;儿童一定要由成人监管,不能将5岁以下的儿童交给未成年人看护。
处理:在专业人员到来之前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以最快的速度清除口鼻中的泥沙和分泌物,头低脚高卧位,头部下方应悬空,使呼吸道的水流出,(注意禁忌倒挂控水)如果没有呼吸,即使只有微弱的脉搏也要马上开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不能恢复的迅速送医院。
7、交通事故预防 :乘坐小型汽车时要给婴幼儿准备专用座椅;任何时候不能把婴幼儿单独留在车里;教育儿童不要在马路上踢球、溜冰、追逐玩耍;乘坐汽车时要拉好扶手,等车停稳再上下车,头、手不要伸出窗外;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看信号灯,走人行横道,家长以身作则。
8、宠物咬伤预防:家长不能让猫、狗等宠物和婴幼儿单独在一起。
处理:无论是狗还是其他动物都要以最快速度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冲洗时要尽量挤压周围软组织,设法将沾在伤口上的狗的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之后可以用纱布轻轻覆盖伤口,迅速送往医院处理(注意千万不要在伤口上涂药)。如果出血多需要局部加压止血,尽快去医院处理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除了狗,猫、猪、牛、羊都可能传播狂犬病,被抓伤也要同样处理。
关注儿童意外伤害,守护儿童身心健康,了解一些必要的预防与急救措施,避免及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是应尽的责任。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