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从“耳鸣”到“耳背”,我们面临的是听力健康的挑战。耳鸣和耳背虽然症状不同,但都与我们的听力系统息息相关。为了维护听力健康,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并采取以下措施:
针对耳鸣
1. 正确认识耳鸣:
• 耳鸣是耳鼻喉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炎症、神经性问题或外耳道阻塞等。
• 建立对耳鸣的正确认识,了解其可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惧。
2. 及时就医:
• 一旦出现耳鸣症状,应尽早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以便医生根据具体病因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急性耳鸣应积极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慢性耳鸣。
3. 药物治疗与掩蔽疗法:
•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血管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缓解耳鸣症状。
• 掩蔽疗法是一种有效的耳鸣治疗方法,通过外部响度大于耳鸣响度的声音来掩盖耳鸣声,抑制耳蜗或听神经的自发性兴奋增强活动。
4. 心理调整与放松训练:
• 耳鸣可能与心理压力和焦虑有关,因此进行心理调整和放松训练也是治疗耳鸣的重要手段。
• 习服疗法包括噪声不完全掩蔽、放松训练、心理调整等,可以帮助患者逐渐习惯和适应耳鸣声音。
针对耳背
1. 保护听力: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如装修、机器轰鸣等。
• 使用耳机时,注意控制音量和时间,避免听力受损。
2. 定期检查听力:
•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了解听力状况。
• 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应及时就医,寻找病因并进行治疗。
3. 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 对于由炎症感染引起的耳背,如中耳炎等,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 对于部分特定类型的耳背,如鼓膜穿孔等,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以恢复听力。
4. 佩戴助听器:
• 对于因年龄增长或遗传因素导致的听力衰退,可以选择佩戴助听器来改善听力。
• 助听器种类多样,应根据个人需求和听力状况进行选择。
5.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
• 结合针灸、高压氧舱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耳环境。
• 定期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如声音辨别训练、听力理解训练等,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
总之,从“耳鸣”到“耳背”,我们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听力健康。及时就医、正确用药、保护听力、定期检查以及佩戴助听器等都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