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年味不是“硝烟味”

年味不是“硝烟味”

辞旧迎新,年味渐浓。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代表喜庆、祥和以及对新一年的祝福,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世界各地在重要节日也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而我国每年消耗的烟花爆竹量约占全球的80%。但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我们的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一、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危害

爆竹/鞭炮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成分主要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还可能有氯酸钾。为了获得绚丽的燃放效果,烟花爆竹在生产过程中还添加了镁粉、铁粉、铝粉、锑粉及无机盐等金属元素。加入钠盐的烟花火焰呈黄色,钡盐呈绿色,锶盐呈红色,铜盐呈蓝色,钾盐呈紫色;镁和铝可释放大量白光。当点燃烟花爆竹时,硫磺粉、木炭粉、金属粉末等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迅速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PM10、PM2.5等颗粒物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及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粉尘,现场硝烟弥漫、烟雾缭绕,有人戏称为“年味”。

另外,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特别是除夕夜、元宵节,鞭炮烟花声连绵不绝,此起彼伏、如雷贯耳。有研究显示放鞭炮产生的噪声强度可达135分贝,远远超过人耳的耐受限度,而在夜间休息时环境噪声不宜超过45分贝。

二、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影响

1.空气污染

燃放烟花爆竹释放出大量的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短时间集中大量燃放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特别是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有关部门的监测显示除夕、元宵节前后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较差、污染严重,特别是北方省份。例如:除夕中午12时-初一中午12时为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导致空气严重污染;其中除夕22时-初一5时污染最严重。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居住区为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

SO2≤150μg/m3;NOx≤100μg/m3;

PM10≤150μg/m3;PM2.5≤75μg/m3;TSP(总悬浮颗粒物)≤300μg/m3。

2.污染水体

如果在下雨或下雪时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污染物经雨水冲刷后流入下水道从而污染周围河流等水体。

三、燃放烟花爆竹对健康的影响

1.刺激呼吸道,影响神经、心血管等系统

燃放烟花爆竹时产生大量的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如适逢无风或低气压天气,不易扩散,会强烈刺激呼吸道,诱发或加重咳嗽、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也有损害,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

2.听力下降或损伤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可影响年老体弱者的休息,高强度、长时间的噪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危害较大,可能加重病情或导致不良后果;敏感人群易造成听力下降或损伤,甚至爆炸性耳聋等。

3.影响心理健康

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噪声等危害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会引起惊吓、烦躁、易怒等心理反应,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对老年人尤甚。

四、预防措施

1.倡导健康的新年观,年味不是“硝烟味”,遵守禁燃禁放的相关规定,尽量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无硝烟年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无声期盼与默默祝福,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绿色的春节。

2.佩戴口罩、耳塞或耳罩在上风向燃放、远距离观看烟花爆竹,减少气态污染物、颗粒物与噪声的健康危害。

3.在空旷处集中燃放烟花爆竹,燃放后及时打扫卫生,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4.在低风速、高湿、低温等天气条件下不宜燃放过多烟花爆竹,因不利于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的扩散。

5.燃放烟花爆竹时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开启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外空气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7.告知孩童不能在室内燃放“呲花”、烟花棒等,可用电子烟花代替。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