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燃放烟花爆竹,这些咱们也要知道

燃放烟花爆竹,这些咱们也要知道

时间过得飞快,马上又要过新年了,小编掐指一算,是不是有的小伙伴已经暗搓搓的买好了烟花爆竹,就等着过年的时候放个痛快了?

那小编可不得不提醒大家了,虽然去年很多地方解除了“禁放令”,但今年,大部分地方又恢复了,拿青岛来说,《青岛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明确指出,今年市内三区及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的建成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小伙伴们是不是很沮丧,其实啊,虽然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能少了点年味儿,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好处更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颗粒物危害。

燃放烟花爆竹会导致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升高

烟花爆竹通常是用硝酸钾、硫磺、木炭等为原料加工而成,在燃放过程中,除了会排放大量的NOx、SO2、H2S、CO等气态污染物外,还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包括金属颗粒、黑碳以及有机物。监测数据表明: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急剧增加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浓度,特别是对PM2.5浓度的增加有显著贡献。燃放点附近,PM2.5小时浓度瞬间急剧升高。

在2023年生态环境部举行的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23年春节期间(1月21日至27日),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及不利扩散条件影响,全国16个省份共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出现76天次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重污染天,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辽宁、吉林等省份。

颗粒物有哪些?

颗粒物主要是按照粒径大小进行分类,除了我们常说的PM2.5、PM10等,还有总悬浮颗粒物(粒径≤100µm的颗粒物)、超细颗粒物(粒径≤0.1µm的颗粒物)等。那么,我们常说的PM2.5有多大呢?以我们的头发为例,普通人群的头发直径在70-80µm,PM2.5的直径仅有头发直径的1/30左右,因此,像PM2.5这种细颗粒物,对我们来说几乎就是隐形的,肉眼几乎是看不到它。从下图就可以更加形象的看出头发和PM2.5、PM10的区别。

颗粒物的健康影响有哪些?

粒径10µm以上的颗粒物,会被阻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2.5-10µm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的上呼吸道,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粒径小于2.5µm的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支气管以及肺泡,进而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因此,相对于PM10来说,PM2.5对人体的影响可能更大。对健康的直接影响以刺激症状和急性效应为主,主要表现:眼和咽喉部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鼻塞流鼻涕、皮疹等,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症状增强,部分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就诊率、入院率增高等。

呼吸系统

大量的颗粒物进入肺部可对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使得支气管通气功能和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下降。此外,颗粒物上附着的有害物质等还可刺激或腐蚀肺泡壁,诱发或加重炎症反应。因此,长期处于颗粒物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可出现肺活量降低、呼气时间延长、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增加等。

心血管系统

颗粒物可通过干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异常;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诱发血栓形成;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并释放细胞因子,后者通过引起血管损伤、导致血栓形成等机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当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

生殖系统

颗粒物上附着的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可导致孕妇胎盘血毒性,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以及低出生体重,此外,还可通过胎盘,直接作用于胎儿,导致出生缺陷或死亡。

致癌作用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颗粒物的有机提取物有遗传毒性,颗粒物中还含有多种致癌物和促癌物。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表明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含量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正相关。

应特别小心鞭炮产生的颗粒物的重点人群

第一类为儿童、老人、孕妇等敏感人群;

第二类为心肺疾病患者,如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