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亲爱的家长们,寒假期间,大家肯定都兴致勃勃,已经在做各种精彩纷呈的假期规划了吧!规划着去滑雪、堆雪人,或是读几本有趣的故事书,看几部好看的动画片。可大家在畅想欢乐假期的时候,有没有把保护眼睛这件至关重要的事儿列入规划当中呢?
要知道,假期里要是稍不留意,一些潜藏的 “雷区” 就会悄悄威胁孩子眼睛的健康。
现在让我们变身成为火眼金睛的护眼侦探,仔细地找出那些危险地带,再巧妙地避开它们,稳稳地守护好孩子眼睛这扇心灵窗户,让孩子们能尽情享受假期的美好,同时又不损伤视力。
一、电子产品 “雷区”
成年人都很难抵抗电子产品的诱惑,更不要说小朋友了。
但是孩子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眼睛的调节肌需频繁运动来聚焦,易引发视疲劳;
同时,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会损害视网膜中的细胞,导致视力下降;
另外,使用电子产品时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快,角膜和结膜易失去营养,引发干眼症。《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中指出:
3岁以内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屏幕学习3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10分钟。
二、错误读写姿势“雷区”
学龄前或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身体协调性尚不完善,在读写过程中常常呈现弯腰驼背、趴在桌上等不良姿势,导致眼睛与书本距离过近,存在较大风险。如此一来,眼睛中的睫状肌将超负荷工作,极易引发近视。
以儿童画画为例,部分孩子在画画时整个身体几乎趴在画纸上,眼睛与画纸距离过近,若家长未能及时予以纠正,孩子的视力必然会受到不良影响。
因此,家长需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读写原则。即,孩子在阅读、书写时,眼睛要与书本相隔一尺(约 33 厘米);孩子坐在书桌前,胸口需离桌沿保持一拳宽的距离;孩子握笔时,手指应离笔尖一寸远。
三、过度用眼“雷区”
假期往往是画画、钢琴、书法等“兴趣班”的集训期,小朋友需要长时间全神贯注盯着画纸、琴键等,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如同拉紧的弹簧得不到放松,极易引发视疲劳,长此以往,近视风险显著增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即使不读写、不看电子屏幕,近距离观察小物件,如长时间盯着玩具微小部件、拼图小块等,眼睛同样长期处于紧张聚焦模式,会加重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形成。
因此,儿童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超过30∼40分钟。
假期可以参照20-20-20 原则帮助孩子保护视力,即每连续用眼 20 分钟,向 20 英尺(约 6 米)以外的远处眺望至少 20 秒。
建议家长带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 2 小时,如散步、踢球等。注意用眼环境,室内光线柔和充足,台灯选无频闪、色温适宜的。
家长们多上心,避开 “雷区”,让孩子拥有明亮健康的双眼,拥抱假期精彩,共享快乐无忧、护眼满分的假期!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