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根据《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规划要求,2025年我国12岁儿童龋齿率要控制在30%以内。2017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岁组儿童患龋率达50.8%,5岁组儿童患龋率高达71.9%,龋病仍是危害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的第一大口腔疾病。严峻的患龋状况提示,预防儿童龋病的关口应该前移至婴幼儿期。
一、婴幼儿口腔特点及卫生保健要点
1.乳牙萌出前:新生婴儿唾液分泌量很少,口腔黏膜比较干燥,容易受到外界病菌侵袭,且婴儿期多数通过牙床和舌头的触感认识世界,易将细菌带入口腔,因此婴儿期口腔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用温水浸湿消毒纱布,擦拭婴儿牙床、腭部和舌背,去除口腔内残留的奶垢,注意将口角区一并清洗,不建议使用任何清洁剂,清水即可。喂养使用的奶瓶等器具要注意消毒卫生,哺乳后或每天晚上做好口腔清洁。
2.乳牙萌出后:从出生后6~7个月开始长牙,到30个月左右全部乳牙长齐。乳牙的矿化程度较恒牙低,抗酸力弱,牙釉质、牙本质薄,易发生龋病。乳牙一旦萌出,家长就必须为婴幼儿刷牙。家长可用纱布、指套牙刷或儿童牙刷为婴幼儿刷牙,以机械清洁为主。
3.当乳磨牙萌出后,家长可使用儿童牙刷清洁婴幼儿上下颌牙齿所有牙面,特别是接近龈缘的部位。使用牙刷、牙膏、牙线等机械方法去除牙菌斑是预防龋齿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应选择含氟量适宜且牙本质相对磨损值(RDA)适当的牙膏,2~5岁推荐牙膏RDA为30~50,氟含量0.06%。
4.乳牙萌出建立邻接关系后,家长应使用牙线清理婴幼儿的牙齿邻面,建议每天至少使用1次牙线。在第1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通常为出生后12个月)内即应进行第1次口腔检查,根据医师评估的患龋风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建议患龋风险低的婴幼儿每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患龋风险高者每3个月进行1次口腔检查。
二、婴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婴幼儿的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未来饮食摄入情况,还会影响其面部咀嚼肌肉(面颊肌)等颌面发育,为颜面部的均衡美观奠定基础。健康、排列整齐的乳牙也是幼儿学习正常、准确发音的前提和保障。
婴幼儿的口腔健康对其未来一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而且这一阶段婴幼儿自己不具备维护口腔卫生的能力,家长作为幼儿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应当积极维护其口腔健康,指导均衡摄入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以保证婴幼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防龋刻不容缓!父母是婴幼儿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积极维护婴幼儿口腔健康。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