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我们知道,心肺复苏适用于心脏突然停止有效跳动的现场抢救。
而高质量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其核心在于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最大限度地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恢复自主循环争取时间。
这些操作可以由经过培训的普通民众徒手实施。
高质量心肺复苏从这五个方面做起:
1、快速按压。使按压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之间。
给大家分享个小窍门:在网上搜索“节拍器”,将节拍器的拍子数(BPM)设置在110次,跟着节奏用双音节大声的喊出来“01、02、03...29、30”这样,同时跟着节奏连续按压30次。
2、用力按压。控制胸廓下陷的深度,成人在5~6cm,参考身份证的短边长度;儿童和婴儿分别是5cm和4cm,也就是胸廓前后径的1/3。
其实,在急救现场我们犯的错误往往是过浅、过快,而不是过深。掌握正确的按压深度,需要在模拟人身上多加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3、在每一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也就是“压多深、抬多高”。确保血液能充分回流到心脏里,下一次按压心脏时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循环。
我这里有个顺口溜帮助大家掌握,叫“离骨离肉不离皮”,就是按压放松时,掌根既不要离开患者胸廓的皮肤,也不能在患者身体上施加压力,包括在按压间隙时也不要依靠在患者胸部。
4、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即使是在人工呼吸、电击除颤、评估复苏效果这些操作时不得已中断按压,也尽量控制在10秒以内。
熟练操作和多人合作可以有效减少中断按压的时间。比如:
AED被取来了,按压的人继续按压,由其他人打开AED的电源、粘贴电极片,在听到AED说不要触碰患者身体时,才暂时停止按压,待AED放电完毕后,立即继续按压;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1人专责按压,1人专责人工呼吸,专责按压者按压30次后,掌跟悬空在按压点上方,待专责呼吸者2次人工呼吸结束后,立即进行下一组的按压;
为了保证按压质量,AHA指南建议在5组循环后更换一次施救者,接手按压的人可以在对侧开始按压。
5、在给予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因为过多过快的通气,会使部分气体进入胃里导致胃胀气,过度通气还会增加胸腔内压,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存活率。
正确的通气方法是,在开放好气道的前提下,捏紧鼻翼,自然吸气,包裹住患者口唇,用1秒钟的时间缓慢吹入,眼睛余光看到胸廓有起伏就可以停止吹气了,松开鼻翼,待患者胸廓自然下陷,再同样的方法进行第2次人工呼吸。
总结:高质量心肺复苏要点是快速按压、用力按压、让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间、避免过度通气。
掌握了高质量心肺复苏技术,关键时刻可能挽救生命!建议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保持技能熟练度。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