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跌倒,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只是拍拍灰尘站起来的小事,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据统计,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跌倒,对于保障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跌倒的危害不容小觑
跌倒对老年人造成的伤害是多方面的:
1.身体伤害: 轻则擦伤、扭伤,重则骨折、颅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
2.心理伤害: 跌倒后老年人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再次跌倒,从而减少活动,导致身体机能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3.社会负担: 老年人跌倒后需要就医、护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跌倒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跌倒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
(一)内在因素
1.生理机能衰退: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平衡能力减弱、反应迟钝、视力下降等,都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2.疾病因素: 患有骨质疏松、关节炎、帕金森病、脑卒中、白内障等疾病的老年人更容易跌倒。
3.药物因素: 服用镇静催眠药、降压药、降糖药等药物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低血压等副作用,增加跌倒风险。
(二)外在因素:
1.环境因素: 家中光线昏暗、地面湿滑、杂物堆积、家具摆放不合理,公共场所台阶过高、路面不平等,都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常见环境因素。
2.社会因素: 独居老人缺乏照顾,社会对老年人防跌倒的重视程度不够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预防跌倒,从点滴做起
预防老年人跌倒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个人方面
1.增强防跌倒意识: 老年人要认识到跌倒的危害,主动学习防跌倒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平衡训练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提高反应能力。
3.合理用药: 遵医嘱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视力、听力、骨密度等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4.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 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平衡,降低跌倒风险。
5.穿着舒适: 选择防滑鞋底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高跟鞋。
(二)家庭方面
1.营造安全的居家环境:
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在楼梯、走廊等地方安装夜灯。
保持地面干燥整洁,及时清理地面上的水渍、油渍等。
在浴室、厨房等容易湿滑的地方铺设防滑垫。
在楼梯、浴室等地方安装扶手。
将常用物品放在老年人容易拿取的地方,避免登高取物。
2.关注老年人心理变化: 多陪伴、关心老年人,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3.学习急救知识: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以便在老年人发生跌倒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三) 社会方面
1.加强防跌倒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向老年人及其家属普及防跌倒知识,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防跌倒的重视程度。
2.完善公共设施: 在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扶手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的出行环境。
3.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四、跌倒后的处理
1.如果不慎跌倒,老年人应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尝试自行起身: 如果感觉身体没有大碍,可以尝试抓住稳固的物体缓慢起身。
2.寻求帮助: 如果感到疼痛或无法自行起身,应及时呼救,寻求家人或路人的帮助。
3.及时就医: 即使没有明显外伤,也建议老年人跌倒后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排除潜在的健康隐患。
预防老年人跌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守护他们的每一步,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