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然而,许多人却感到精神不振、疲倦乏力等,这种现象被称为“春困”。春困是春季常见的生理现象,可能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那么,春困究竟从何而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春困的原因
1.生物钟调整
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增加,白天变长,夜晚变短,这种变化可能打乱人体原有的作息规律,生物钟需适应新节奏。作息变化、生物钟调整期间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导致白天感到疲倦。
2.气温变化
春季气温波动较大,早晚温差显著。气温的快速变化会影响人体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尤其是气温升高时,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容易让人感到疲倦和乏力。
3.湿度增加
春季湿度逐渐升高,湿度变化大。湿度的变化可能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睡眠质量以及情绪状态等,进而加剧疲倦感。
4.运动不足
冬季的寒冷天气容易让人减少户外活动,这种惰性可能延续到春季。运动不足会影响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导致身体更易感到疲劳。
5.心理因素
春季的光照和气温变化不仅影响生理状态,也可能对心理产生影响,如情绪波动、焦虑或情绪低落等心理状态会增加疲劳感,使人更易感到困倦。
二、春困的表现
1.疲倦乏力
即使睡眠时间充足,也仍感疲惫,频繁打哈欠,仿佛总是“睡不醒”,精神萎靡不振。
2.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学习难以集中精力,效率下降。
3.情绪波动
容易烦躁、易怒,或感到焦虑、情绪低落,情绪状态不稳定。
三、 缓解春困的方法
虽然春困是春季常见的现象,但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有效缓解疲倦感,提升精神状态,焕发春季活力。
1.调整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适应春季日照的变化。确保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2.增加户外活动
春季是踏青的好时节,增加户外活动,如赏花、散步、慢跑、骑行等。多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3.保持良好心态
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
5.保持室内通风
适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营造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6.适量饮水
适量饮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建议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7.健康饮食
饮食上应注重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8.午休
中午适当小憩(如30分钟左右)有助于缓解疲劳、减轻压力,提升下午的工作效率。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春困虽然是春季常见的生理现象,但通过调整作息、增加户外活动、保持良好心态、合理饮食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缓解春困。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