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学生防肺结核全攻略,速收藏!

同学们,结核病,曾被称为“痨病”,是由结核杆菌引发的慢性传染病,其中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都比较高,它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对健康威胁较大。不过别担心,掌握这些要点,就能有效预防。

传播途径早知道

肺结核主要由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结核菌会化作飞沫进入空气。在教室、宿舍这类人员密集又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咱们很容易吸入这些飞沫而被感染。特别是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像共同居住、学习或工作的,感染风险更高。

症状表现需警惕

咳嗽、咳痰要是持续2周以上,这很可能是肺结核的信号,同时还可能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务必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日常预防要做好

- 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或手肘捂口鼻;不随地吐痰,痰液用纸巾包好扔入有盖垃圾桶;勤洗手,避免手上沾染的结核菌造成感染。

- 通风换气:教室、宿舍常开窗。温暖季节可全天开窗;寒冷时,课前、课间记得通风。教室中午及大课间通风超30分钟,宿舍利用无人时通风,图书馆等教学生活用房每天通风2次,每次超70分钟。

- 增强体质: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多吃蔬果、蛋奶,不挑食;课间、体育课适度运动,如散步、跑步、跳绳等,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体检筛查别忽视

学校的健康体检包含肺结核检查,这是发现肺结核的好时机。若查出结核潜伏感染,别担心。研究表明,预防性治疗保护效果达60%-90%。近期感染结核菌或发病风险高的人,比如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师生,可进行预防性治疗。治疗时要遵医嘱完成疗程,做好健康监测并定期复查。

治疗与应对别慌张

万一被诊断为肺结核,别害怕。只要严格按医生嘱咐,规范完成全程治疗(一般6-8个月,耐药肺结核18-24个月),绝大多数都能治愈,还能避免传染他人。治疗中有任何不适,及时跟医生沟通。达到复学标准后,就可以回校上课了。

身边同学得了肺结核,也别过度紧张。学校会安排其去正规医院治疗,并对密切接触的同学进行筛查。大家积极配合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同学们,预防肺结核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从日常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就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健康的校园里快乐学习、成长!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