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别让噪声“偷走”你的健康!--聊聊噪声那些事儿

别让噪声“偷走”你的健康!

--聊聊噪声那些事儿

             江春霞 兰珍霞 刘杰静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噪声就像一个无形的“小恶魔”,悄无声息地潜伏着,尤其在许多职业环境里,它更是频繁出没,给从业者的健康带来威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职业危害因素中噪声的神秘面纱,看看它究竟从何而来,会造成哪些危害,又该如何防护。

一、噪声从哪里来?

在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是噪声的常见来源。大型的冲压机工作时,会发出震耳欲聋的“砰砰”声,金属板材在强大压力下变形,这股力量不仅塑造了产品,也制造出高分贝的噪声。纺织厂里,纺织机一刻不停地运转,各种部件相互摩擦、碰撞,交织出尖锐又嘈杂的声音,仿佛无数只小蜜蜂在耳边疯狂飞舞。建筑工地也是噪声的“重灾区”,打桩机一下又一下地撞击地面,发出沉闷又有力的巨响,每一次撞击都像是一颗炸弹在附近爆炸,还有切割机切割石材时发出的尖锐刺耳的声音,简直能穿透人的耳膜。

二、噪声会带来什么危害?

从2003年开始,每年的4月16日被定为世界噪音日。很多研究都表明,噪音对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

    

人在有噪音的环境中更容易心浮气躁。噪音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让我们的身心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烦躁、焦虑、失眠、头痛、恶心、暴躁、注意力涣散等,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因此,噪音的确能够影响人体,且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具有负面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心脏病、肥胖症、糖尿病、认知损害、睡眠障碍、听力问题以及耳鸣等病症,都与噪音相关。

1、听力损伤

根据我国噪音相关标准,若每天超8小时处于85分贝及以上的声音环境中,可能导致慢性听力损伤。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我们耳朵里负责感受声音的毛细胞会逐渐受损。就像过度使用的弹簧会失去弹性一样,毛细胞受损后就无法正常工作,听力也就慢慢下降。一开始,可能只是在噪声环境中待久了,耳朵会有短暂的耳鸣,听声音也变得不那么清楚,但如果不加以重视,继续和噪声“亲密接触”,就可能发展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甚至耳聋。

2、心血管系统

当我们听到刺耳的噪声时,身体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血压也会随之升高。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心脏就像一个过度劳累的小马达,患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噪音会对正常心率模式产生破坏性影响,即便是低分贝噪声,长期以来也可导致心血管问题。

 三、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1、企业:防护措施

对于企业来说,采用先进的降噪技术和设备是关键。可在机器设备上安装隔音罩,就像给吵闹的机器穿上了一层“安静防护服”,能有效阻挡噪声的传播;对设备进行隔振处理,安装隔振垫、减振器,减弱设备振动向基础和建筑物的传递;对车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将高噪声设备集中放置,并采用吸声材料,如在车间墙壁、天花板安装吸音板,吸收反射声能,降低室内噪声,降低噪声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企业给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

2、劳动者:防护用品

作为员工,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必不可少。耳塞和耳罩是对抗噪声的“秘密武器”。耳塞小巧方便,能塞进耳朵里,阻挡一部分噪声传入。选择耳塞时,要注意选择隔音效果好、佩戴舒适的。耳罩则能更全面地包裹住耳朵,提供更强的隔音保护,在噪声特别大的环境里,耳罩是更好的选择。

在工作中,企业合理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也很重要,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噪声环境中,适时休息,让耳朵也能“喘口气”,可以听一些轻音乐,如溪流、落雨、鸟鸣等大自然的声音,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抵消噪音污染的影响。

另外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噪声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危害不容小觑。了解噪声的来源、危害和防护措施,是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的重要一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打造安全、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噪音污染已成为无形的伤人利器,你知道该如何避免噪音污染了吗?赶紧转发告诉亲朋好友吧。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