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一、常见维生素D剂型及特点:
1. 软胶囊/滴剂(油脂基)
适合人群: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婴幼儿、孕妇。
优点:维生素D是脂溶性,油脂载体(如橄榄油、椰子油)帮助吸收;剂量精准(滴剂可直接滴入口中或食物)。
注意:部分含明胶(动物来源),素食者可选植物胶囊。
2. 咀嚼片/口含片
适合人群:儿童、吞咽困难者。
优点:水果味设计,孩子接受度高;无需水服。
注意:可能含糖或代糖,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选择。
3. 喷雾剂(舌下吸收)
适合人群:胃肠功能弱(如肠易激综合征)、老年人。
优点:通过口腔黏膜直接吸收,绕过胃肠道,吸收率较高。
注意:需对准舌下喷,使用不当可能影响效果。
4. 普通片剂
适合人群:健康成年人。
优点:价格较低,携带方便。
注意:需随餐服用(搭配含脂肪的食物)以促进吸收。
5. 注射剂(针剂)
适合人群:严重缺乏且无法口服者(如术后患者)。
注意:需医生开具,定期监测血钙水平。
二、特殊人群选择指南
1. 婴幼儿(0-3岁)
推荐:滴剂(直接滴入奶嘴或辅食)或液体剂型。
关键点:选择无添加糖、防腐剂的产品,剂量需按医生建议(通常400-800 IU/天)。
2. 孕妇/哺乳期女性
推荐:软胶囊或滴剂,剂量通常需增加到600-2000 IU/天。
注意:避免含重金属(如汞)的鱼油基底产品,可选择植物基(如藻油)。
3. 老年人
推荐:喷雾剂或液体剂型(避免吞咽困难)。
关键点:需搭配钙剂,但需遵医嘱,过量可能增加血管钙化风险。
4. 素食者
推荐:植物基软胶囊(如纤维素胶囊)或维生素D2(真菌来源)。
注意:D3(动物来源)比D2吸收率高,但部分D3已可通过地衣提取(纯素可用)。
三、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剂型≠剂量
剂型影响吸收方式,但补充效果取决于剂量是否达标。需根据血检结果(25(OH)D水平)调整,盲目补D可能中毒。
辅料成分:过敏人群需避开花生油、乳糖、麸质等辅料;选择无香精、色素的产品。
保存条件:
滴剂、喷雾剂通常需避光冷藏,片剂需防潮,开封后尽快用完。
四、一句话总结
“选剂型,看需求:婴幼儿用滴剂,吞咽难选喷雾,素食者挑植物基,严重缺乏问医生。”
温馨提示:维生素D需长期补充,但过量可能中毒。开始前建议检测血液浓度,并在临床医生或营养师、药师指导下选择剂型与剂量。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