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鼠类携带的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主要通过接触鼠类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形成的气溶胶而致病。
传播途径
出血热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伤的皮肤或粘膜。
人食用了被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的食物。
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的尘土扬起时,被人吸入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老鼠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
人群对出血热普遍易感,发病主要为青壮年农民,其次为青年学生。出血热流行的小高峰为每年的5~7月,大高峰为10月至次年1月。
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基础免疫为2针,于0天,第14天各注射1针次;基础免疫后12个月加强免疫1针。
2、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住宅区周围定期用药物等灭鼠,农作物粮食储存应防止被老鼠污染。野外活动时注意不要被老鼠咬伤,野外作业的驻地要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
3、管理好食品。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
4、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病毒尘埃;清除草丛等。
5、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39~40°C),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