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炎炎夏日,烈日当头,中暑成了许多人夏季面临的健康隐患。中暑是指在高温和(或)湿度较高的天气状况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引发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它不仅会让人感到不适,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如何预防中暑至关重要。
一、了解中暑的高危人群和常见症状
高危人群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温度调节功能会逐渐减弱,对高温的耐受性降低,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儿童: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体温调节系统不如成人完善,且新陈代谢旺盛,产热较多,因此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出现中暑症状。
孕妇:孕妇的身体负担较重,新陈代谢加快,且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其体温调节能力,使其更容易中暑。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散热功能或加重身体对高温的反应。
户外工作者: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他们直接暴露在烈日下,容易因过度劳累和高温环境而中暑。
常见症状
中暑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和中暑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此时如果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度中暑:体温往往在38℃以上,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能及时处理,通常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重度中暑:这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多见于腿部、腹部等肌肉;热衰竭则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无汗、意识障碍(如昏迷、谵妄等),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较高。
二、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1.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避开高温时段:夏季的 10 时至 16 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尽量缩短在烈日下的停留时间,选择在阴凉处行走或休息。
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如果需要在高温时段出行,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长时间步行或骑自行车。在车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车内温度过高。
2.做好防晒措施
穿着合适的衣物:选择宽松、透气、浅色的衣物,如棉质或麻质的衣物,这些材质的衣物能够更好地吸收汗液并快速蒸发,帮助身体散热。同时,浅色衣物能够反射阳光,减少身体对热量的吸收。
佩戴防晒用品:出门前应涂抹防晒霜,选择防晒指数(SPF)较高、具有防水功能的防晒霜,每隔 2 - 3 小时补涂一次。此外,还应佩戴宽边帽和太阳镜,以保护头部和眼睛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宽边帽可以遮挡阳光,减少头部和颈部的热量吸收;太阳镜则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
3.保持充足水分和电解质补充
及时补充水分: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较多,容易导致水分丢失。因此,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一般来说,每天的饮水量应达到 1500 - 2000 毫升,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如果在户外活动或运动,应适当增加饮水量。
补充电解质:大量出汗不仅会导致水分丢失,还会使体内的电解质(如钠、钾、镁等)流失。因此,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应注意补充电解质。可以选择饮用运动饮料,但要注意选择低糖、低钠的运动饮料,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钠盐。也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富含电解质的食物来补充,如香蕉、橙子、土豆等富含钾的食物,以及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镁的食物。
4.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
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室内,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建议将空调温度设置在 26℃左右。使用空调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直吹,以免引起身体不适。同时,可以适当使用风扇来增加空气流通,帮助身体散热。但风扇不要对着身体直吹,应选择摇头模式,让风在室内均匀分布。保持室内通风:无论是否使用空调,都要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可以定时开窗通风,每天通风时间不少于 2 - 3 次,每次 15 - 30 分钟。通风可以将室内的热空气排出,同时引入新鲜的空气,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6.注意饮食调理
多吃清淡食物: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粥类等。这些食物不仅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还能帮助身体散热。例如,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西瓜含有丰富的水分和多种营养成分,能够帮助身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食物:油腻、辛辣的食物会增加身体的代谢负担,使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不利于散热。因此,在夏季应尽量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辣椒等。
适当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夏季虽然食欲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仍需保证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食用一些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虾、瘦肉、豆类等,这些食物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7.保持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
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体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感到疲劳,因此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建议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7 - 8 小时。同时,要注意睡眠环境的舒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适当运动锻炼:虽然夏季天气炎热,但适当的运动锻炼仍然很重要。运动可以帮助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和耐热能力,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建议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因运动过度导致身体脱水。
三、中暑后的急救措施
尽管我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但在高温环境下仍有可能发生中暑。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立即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如树荫下、室内等,解开其衣物,让身体能够更好地散热。
降温处理:用冷水擦拭中暑者的身体,重点擦拭腋窝、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以帮助身体快速降温。也可以用湿毛巾敷在额头、颈部等部位,或使用冰袋、冰毛巾等进行物理降温,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将冰袋放在皮肤上,以免冻伤皮肤。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中暑者意识清醒,可以给予其少量多次地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要注意不要让中暑者一次性饮用大量水分,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紧急就医:如果中暑者出现昏迷、抽搐、高热(体温超过 40℃)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要继续进行降温处理,并密切观察中暑者的病情变化。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健康问题,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中暑的风险。希望大家在炎热的夏季能够保持健康,享受美好的夏日时光。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