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一、破除饮水误区
❌误区一:运动后猛灌冰水降温
危害:32℃高温环境下饮用0℃冰水,会导致血管瞬间收缩,心绞痛风险增加42%,严重时可诱发心梗猝死。运动后血管扩张时突遇冷刺激,更易引发血管痉挛。
建议:选择10-15℃常温水,每15分钟补充150ml椰子水等含电解质饮品。
❌ 误区二:迷信“弱碱性水调节体质”
伪科学:人体血液pH值稳定在7.35-7.45,饮水无法改变体液酸碱性。碱性水影响胎儿性别、降低尿酸等说法均无科学依据。
真相:国家标准规定饮用水pH值6.5-8.5仅为防管道腐蚀,与健康无直接关系。
❌ 误区三:感冒时大量灌白开水
风险:感冒时身体流失水分及电解质(钠、钾),过量饮用纯水会稀释血液电解质,引发头晕乏力等低钠症状。
正确做法:少量多次饮水,搭配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200ml水+0.5g盐)。
❌ 误区四:瓶装水暴晒后致癌
辟谣:PET材质矿泉水经暴晒实验(如上海市消保委2023年测试),未检出塑化剂、双酚A等有害物,水质性状不变。
注意:开封后需尽快饮用,避免微生物滋生。
二、最佳饮水方案
1. 黄金饮水时间点
晨起空腹1杯(200ml)激活代谢
餐前半小时1杯增强饱腹感
睡前2小时完成当日饮水
运动时每15分钟补充100ml
2. 科学饮水速查表
情境 危险行为 正确方案
夏季户外 一次性喝500ml以上冰水 每15分钟喝100ml常温水
减肥期间 只喝水不进食 每日饮水≤体重(kg)×40ml,均衡饮食
泌尿疾病患者 盲目多喝水“排毒” 遵医嘱控制水量(通常<2.5L/天)
使用电解质水 长期依赖市售无糖电解质水 自制“西瓜皮+紫苏籽”天然电解质水
3. 水质选择指南
不同人群建议
婴幼儿:煮沸后恒温40℃左右
办公室族:每1-2小时补充100ml
健身人群:可适当选择含电解质水
核心原则
尿液呈淡柠檬色为最佳状态;透明无色提示饮水过量,深黄色则需立即补水。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