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宝宝变成“小黄人”?别慌! 一文解锁皮肤泛黄的科学真相与应对妙招

“我家宝宝皮肤黄黄的,是不是有问题?”“我家宝宝最近手心发黄,是橘子吃多了吗?”——在育儿社群里,“皮肤泛黄”总是高频词汇,也是宝妈们十分焦虑的问题。今天,我们从科学视角抽丝剥茧,带您读懂“小黄人”的隐藏信号!

一、西医视角下的“小黄人”解密

1.食物“染色”事件

罪魁祸首:来源于宝宝食物中过量β-胡萝卜素。

科学原理:β-胡萝卜素被过量摄入,导致胡萝卜素血症,沉积在皮肤角质层,将宝宝“染黄”。

识别特征:手掌、脚心、鼻周明显发黄;眼白不黄,宝宝吃睡正常。

解决办法:β-胡萝卜素含量高食物有胡萝卜、菠菜、南瓜、柑橘类水果、芒果等。家长应给宝宝暂停上述食物2-4周,肤色自然逐渐“褪色”。日常要注意避免长期单一食用高胡萝卜素食物。

2.胆红素“飙升”事件

罪魁祸首:溶血性疾病、肝胆疾病等导致的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或代谢障碍,高胆红素血症使得宝宝看上去黄了。

识别特征:皮肤黄染,尤其是眼白变黄;尿液及大便颜色变化;发热、腹疼、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解决办法:立即就医,接受检查和治疗,避免脏器损伤。日常注意饮食洁净、避免接触引起溶血的物质。

3.贫血“作怪”

罪魁祸首:以缺铁性贫血为主的各种贫血均会导致宝宝皮肤黏膜苍白泛黄。

识别特征:皮肤泛黄,口唇及结膜苍白;食欲低下、疲乏、免疫力低下等。

解决办法:及时接受检查,判断贫血类型。2岁下儿童常见为缺铁性贫血,家长应为婴幼儿提供铁丰富且易吸收的动物性食物,做好贫血预防。

二、中医视角下的“小黄人”解密

中医称皮肤泛黄为“黄疸”或“萎黄”,多与脾胃失调、湿热内蕴相关,常见证型如湿热蕴结、脾虚血弱和寒湿困脾等。家长可以带宝宝接受中医体质辨识和调理,改善皮肤泛黄。

敲重点:

皮肤泛黄≠健康危机

科学观察眼白及二便

合理调整饮食和作息

眼白泛黄时及早就医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