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在中医属于 “腰痛”“痹症” 范畴,认为与 肝肾不足、气血瘀滞、风寒湿邪侵袭 有关。中医强调 “整体调理” ,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方法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一、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   

1. 病因病机   

肝肾亏虚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失所养,易发腰痛。  

气滞血瘀 :长期劳损或外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风寒湿邪 :外感寒湿之邪,阻滞经络,加重疼痛和僵硬。  

2. 辨证分型(常见证型及表现)   

|  证型        |  主要表现                      |  治疗原则          |  

|----------------|----------------------------------|---------------------|  

|  气滞血瘀型  | 腰痛剧烈,痛有定处,活动受限     |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  寒湿痹阻型  | 遇冷加重,腰部发凉,沉重感       | 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  

|  肝肾亏虚型  | 腰膝酸软,久坐加重,乏力头晕     |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  

二、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内服+外用)   

(1)内服方剂   

气滞血瘀型 : 身痛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  

寒湿痹阻型 : 独活寄生汤 (独活、桑寄生、防风、细辛等)。  

肝肾亏虚型 : 六味地黄丸 或 左归丸 (熟地、山茱萸、枸杞等)。  

(2)外用中药   

膏药贴敷 :如 狗皮膏、活血止痛膏 ,局部贴敷缓解疼痛。  

中药熏蒸 :用艾叶、川芎、红花等煮水熏蒸腰部,促进血液循环。  

2. 针灸疗法   

常用穴位 :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等。  

作用 :疏通经络、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疗程 :一般10-15次为一疗程,急性期可每日1次。  

3. 推拿(手法复位)   

适应症 :轻度椎间盘突出,无严重神经压迫者。  

常用手法 :  

揉法、滚法 :放松腰部肌肉。  

斜扳法 :调整小关节紊乱,减轻神经压迫(需专业医师操作!)。  

禁忌症 :急性期疼痛剧烈、马尾综合征、严重骨质疏松者不宜推拿!  

4. 拔罐与刮痧   

拔罐 :在腰部膀胱经走罐,祛风散寒,缓解肌肉痉挛。  

刮痧 :沿督脉、膀胱经刮拭,促进气血运行。  

5. 艾灸疗法   

适用 :寒湿型或肾虚型腰痛。  

常用穴位 :命门、肾俞、腰阳关等。  

作用 :温经散寒,改善局部代谢。  

6. 功能锻炼(导引术)   

八段锦 :“两手攀足固肾腰”可增强腰背肌力量。  

五禽戏 :模仿动物动作,舒缓脊柱压力。  

三、中医治疗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整体调理 :不仅治标(止痛),更注重治本(补肝肾、强筋骨)。  

副作用小 :相比长期服用西药,中药、针灸更安全。  

减少复发 :通过改善体质,降低复发风险。  

局限   

严重突出效果有限 :若神经压迫严重(如足下垂、大小便失禁),需结合西医手术。  

疗程较长 :需坚持治疗1-3个月,见效较慢。  

四、注意事项   

以下情况慎用中医治疗 :  

急性马尾综合征(需急诊手术)。  

严重骨质疏松(推拿可能导致骨折)。  

皮肤破损或感染(禁用拔罐、刮痧)。  

建议 :中医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正骨或暴力推拿!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   

现代临床常采用 “中医调理+西医康复” 模式:  

急性期 :西医止痛(药物/封闭)+ 中医针灸缓解痉挛。  

缓解期 :中药调理+康复训练(如核心肌群锻炼)。  

术后恢复 :中医艾灸、推拿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六、总结   

中医治疗适合 :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腰痛、术后康复。  

核心方法 :中药+针灸+推拿+功能锻炼。  

关键原则 :辨证施治,避免暴力手法,坚持疗程。  

提示 :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肌力下降、大小便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手术!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