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肺间质纤维化的医学科普

一、疾病概述

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PIF)是一组以肺泡壁炎症、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最终导致肺组织不可逆瘢痕化。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间质性肺病的50%以上。

二、病因与病理机制

1. 病因分类

特发性(IPF):占70%-80%,与遗传易感性(如MUC5B基因突变)、环境暴露(吸烟、粉尘)及肺部微损伤相关。

继发性:由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职业暴露(石棉、硅尘)、药物毒性(胺碘酮)或放射性肺炎引发。

2. 核心病理机制

成纤维细胞活化: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后,TGF-β等细胞因子激活成纤维细胞,导致胶原沉积。

炎症与免疫失衡: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但抗炎治疗效果有限,提示机制复杂性。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 典型症状

渐进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后期静息状态下亦出现。

干咳:约50%患者伴发,夜间明显。

杵状指:晚期体征,提示低氧血症。

2. 诊断标准(ATS/ERS/JRS/ALAT 2021共识)

高分辨率CT(HRCT):蜂窝肺、磨玻璃影及牵引性支气管扩张为关键征象。排除其他疾病:需结合肺功能(弥散功能DLCO下降)、血清标志物(KL-6、SP-D)及肺活检(必要时)。

四、治疗进展与管理

1. 抗纤维化药物

尼达尼布(Nintedanib):2023年更新的III期临床数据显示,可使年急性加重风险降低40%。

吡非尼酮(Pirfenidone):长期随访(5年)显示肺功能年下降率减缓至100-150 mL/年。

2. 综合管理

氧疗:血氧饱和度<90%时推荐长期氧疗。

肺康复:结合呼吸训练与运动疗法,改善生活质量。

肺移植:5年生存率约50%-60%,适用于终末期患者。

五、预后与预防

生存率:IPF中位生存期3-5年,但早期干预可延长至8-10年(202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数据)。

预防建议:

避免吸烟及职业性粉尘暴露;慢性咳嗽患者及时筛查肺功能;结缔组织病患者定期监测肺部影像。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