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健康体重  一起行动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者已过半,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

一、肥胖对健康有哪些危害?是不是越瘦越好?

肥胖是多种并发症的公认危险因素,包括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骨关节炎等。儿童期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按照现行标准,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应在18.523.9 kg/m²。BMI18.5 kg/m²以下,则属于体重过低。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其他因素出现体重大幅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90%时,即称为消瘦。人体的脂肪与蛋白质减少,会出现明显的衣服变宽松、腰带变松、鞋子变大,及皮肤松弛、骨骼突出等表现。消瘦与生长迟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骨量下降等相关,同样危害身体健康。

二、怎样的体重才算是健康体重?

不同人群健康体重的标准

1.孕妇

对于孕妇来说应在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产后减少体重滞留。妊娠前体重应保持在18.5 kg/m²≤BMI<24.0 kg/m²。妊娠早期的体重增长值范围应保持在0~2.0kg范围内,中期和晚期应保持在0.22~0.46kg/周范围之内。

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

妊娠前BMI分类

总增长值范围(kg

妊娠早期增长值范围(kg

妊娠中晚期每周体重增长值及范围(kg/ week

低体重

(BMI<18.5 kg/m²)

11.0~16.0

0~2.0

0.46(0.37~0.56)

正常体重

(18.5kg/m²≤BMI<24.0 kg/m²)

8.0~14.0

0~2.0

0.37(0.26~0.48)

超重

(24.0kg/m²≤BMI<28.0 kg/m²)

7.0~11.0

0~2.0

0.30(0.22~0.37)

肥胖

(BMI28.0 kg/m²)

5.0~9.0

0~2.0

0.22(0.15~0.30)

2.儿童青少年

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可使用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586-2018)》提供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相对应的BMI界值来判断。应确保孩子长高同时,控制体重增速,让体重与身高协调,所以,应更注重儿童青少年体重的动态管理。

3.成年人

根据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分类的建议:BMI18.5~23.9kg/m²为正常体重,24.0~27.9kg/m²为超重,28.0 kg/m²以上为肥胖。

肥胖分级

中国标准(BMI

偏瘦

<18.5 kg/m²

正常

18.5~23.9kg/m²

超重

24.0~27.9kg/m²

肥胖

28.0 kg/m²

肥胖分级

中国标准(腰围)

正常

<90cm   <85cm

中心性肥胖

男≥90cm   女≥85cm

4.老年人

65~79岁的一般老年人BMI适宜范围为20.0~26.9 kg/m²,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BMI可以略高,在22.0~26.9 kg/m²之间为宜。老年人不宜采取极端减重或增肥措施,关键在于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维持或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维持健康体重关键在于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一起动起来!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