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一文读懂高血压:为啥血压会高?常用降压药有哪几类?

提到高血压,很多人都不陌生,可能家里长辈就有,或者体检时自己曾被提醒 “血压有点偏高”。但你真的了解它吗?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高血压的基本常识,以及医生常用的降压药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一、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

那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高血压呢?根据《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的标准,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血压,如果收缩压(高压)≥130mmHg,或者舒张压(低压)≥80mmHg,那就可能是高血压了。这里要提醒下,不是偶尔一次测量超标就算,需要不同时间多次测量,排除情绪紧张、运动后等临时因素,才能确诊。

二、为什么血压会升高?

血压的高低,就像一个精密的 “平衡系统”,由5个核心环节控制。只要其中一个出了问题,血压就可能跟着 “失控”:

1.心脏泵出的血量太多

心脏每次跳动能泵出的血液量,如果比平时多,血管里的血液一下子变多,压力自然会升高,这就像给气球打气,打得越满,气球壁的压力越大。

2.血管 “变窄” 或 “变僵硬”

我们全身的小血管如果变窄,或者弹性变差、变僵硬,血液流过时遇到的阻力就会增加。阻力大了,血压尤其是低压,就容易升上去。

3.心跳太快

如果心脏跳得比平时快,即使每次泵出的血量没变,单位时间里流过血管的血液总量也会增加,血管持续处于 “高压状态”,血压自然会升高。

4.大动脉弹性下降

我们的主动脉就像一个 “弹性缓冲器”—— 心脏泵血时它会扩张,暂时储存血液;心脏放松时它会收缩,把血液推到全身。如果主动脉弹性变差,“缓冲能力” 下降,就会导致高压更高、低压更低,两者差距变大。

5.血管里的血液量或血管容量失衡

血管里的血液总量,和血管本身能容纳的容量,需要保持平衡。如果身体里水分、盐分排不出去,血管里的血液量增多,血压也会升高。

三、常用降压药

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抗高血压药主要为以下五类:

1. 利尿剂

常见药物:氢氯噻嗪(适轻中度高血压)

适合人群:易水肿、吃盐多的患者,或合并心力衰竭者。

2. β 受体拮抗剂

常见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可保护心脏)。

适合人群:合并冠心病、心动过速者。

注意事项:哮喘、严重心动过缓患者需谨慎,遵医嘱用药。

3. 钙通道阻滞剂

常见药物: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扩血管降压)。

适合人群:老年患者,或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者。

注意事项:部分人可能出现头痛、面部发红、脚踝水肿,反应明显需告知医生。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常见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可保护肾脏、改善心脏重构)。

适合人群: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者。

注意事项:少数人会干咳,严重时需换药。

5. 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

常见药物: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副作用少)。

适合人群:吃 ACEI 干咳者,或需保护肾脏、心脏的患者。

四、重要提醒

高血压治疗需个体化,医生会结合年龄、血压水平、合并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过敏史等开药,可能联合用药。确诊后务必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换药,同时配合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以平稳控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