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你知道吗?维生素K是帮身体 “止血” 的好帮手

提到维生素,大家可能先想到维生素C、维生素D,但还有一种维生素——维生素K,它的主要作用是帮身体 “止血”,是常用的 “促凝血药” 里的重要成员。今天就讲讲它到底怎么工作、能治哪些情况,以及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一、先搞懂:维生素K怎么帮身体 “止血”?

我们身体里有群 “止血小帮手”—— 凝血因子(比如 Ⅱ、Ⅶ、Ⅸ、X 这几种),它们在肝脏里生成,一旦身体有伤口(比如划破手),就能快速 “组队” 让血液凝固,堵住伤口。

而维生素K,就是帮肝脏 “培养” 这些 “止血小帮手” 的关键 “辅酶”。如果身体缺了维生素K,“止血小帮手” 就会变少,凝血功能就会出问题,哪怕是小伤口也可能出血止不住。

二、哪些情况需要用维生素K?

简单说,只要是因为 “缺维生素K” 导致的出血,都可能用到它,常见的有 3 种情况:

1.身体没法好好吸收维生素K

比如得了阻塞性黄疸、胆瘘(胆汁没法正常流到肠道),或者长期拉肚子的人,肠道吸收维生素K的能力会下降,容易出血,这时候就需要补维生素K。

2.身体没法正常合成维生素K

像早产儿、新生儿,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好,自己合成维生素K的能力弱,容易出血;还有长期吃广谱抗生素的人,抗生素会杀死肠道里帮着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也会导致缺维生素K,这些情况都需要补。

3.吃药过量导致凝血出问题

如果吃了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有些是用来抗凝血的),不小心吃多了,会让 “凝血因子” 变太少,导致出血,这时候补维生素K就能缓解。

三、用维生素K要注意什么?

虽然维生素K是 “止血帮手”,但用的时候也有讲究,不然可能出麻烦:

1.注射别太快

维生素K1 如果静脉注射(打点滴)速度太快,可能会让人脸发红、喘不上气、血压下降,严重的甚至会虚脱,所以一般更推荐肌内注射(打屁股针)。

2.口服别空腹

维生素K3、K4 这类口服的,对肠胃有点刺激,空腹吃可能会恶心、呕吐,最好饭后吃。

3.新生儿、早产儿要控制量

给新生儿、早产儿用的时候,剂量不能太大,不然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黄疸,对宝宝身体不好。

4.特殊人群要警惕

如果有人红细胞里缺乏 “葡萄糖 - 6 - 磷酸脱氢酶”,用维生素K可能会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这类人用之前一定要告诉医生。

最后提醒:维生素K是药物,不是随便能补的!如果有出血情况,一定要先找医生判断原因,遵医嘱用药,别自己买了用,避免出风险。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