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24节气里的中医智慧——历尽三伏热,天凉好个秋

若说秋天有个华丽丽的开场演出,那一定是在处暑。二十四节气中,当时间行至处暑,往往三伏已过或近尾声,这个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从处暑开始,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愈发明显,气候开始变凉,这个时候,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很不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和胃肠道方面的疾病。因此,为了更好的养生,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及时增添衣物。处暑之后,中午气温依旧较高,早晚凉意明显,所以不能过度贪凉,空调、风扇要尽量少用,同时留意温差变化,适当增添衣物。

2.少吃寒凉食物。处暑之前雨水较多,湿气与暑热之气蕴杂,若贪食寒凉,脾胃容易受损,我们建议服用一些利湿健脾的药膳或茶饮来调理脾胃,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比如四神汤,是将山药、茯苓、薏苡仁、莲子一起炖煮,适当食用可健脾和胃。

3.注重滋阴润肺。处暑后,降水较前明显减少,空气湿度低,燥气当令,易伤津液。肺脏对应秋季,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等症状,因此,要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食物,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比如百合、银耳、蜂蜜、芝麻、核桃、梨等等。

4.加强锻炼。处暑后,加强锻炼可将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气排出,如散步、爬山、慢跑。我们中国传统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也是非常合适的。

5.保证充足睡眠。处暑后天气由热转凉,自然界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有睡眠不足的情况,感到疲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因此夜间尽量11点之前入睡。

提到充足睡眠,对于平时受失眠困扰的您来说,是不是非常困难?解决失眠困扰,中医有以下常用助眠穴位和您分享:

1、神门穴,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有补益心气,安定心神的作用。

2、内关穴,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抒压/解除疲劳,舒缓腹胀感,缓解头晕、心痛、晕车等作用。此穴可调节胃肠道不适,对于“胃不和卧不安”的失眠效果较好。

3、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上述穴位可按压3-5分钟,若没有睡意可间隔10分钟左右继续按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