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震颤,是一种不自主性的摆动动作,具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引起震颤的原因较多,但普通民众熟知和常见疾病就是帕金森病。那么震颤一定就是帕金森病引起的吗?
震颤根据发病方式不同,大体分为三类:
1.静止性震颤:是主动肌和拮抗剂交替运动出现的震颤形式,常见于四肢及面部,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动作好像两组肌肉互相抵抗,静止时症状明显,自主活动时减轻,紧张及焦虑可加重症状。睡眠的时候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2.意向性震颤:是病人进行自主运动是产生的震颤,在运动即将达到目标时症状尤为明显,精细动作受影响较重。比如拿筷子进食,拿笔写字,拿钥匙开门等动作时,发现完成困难。病因多种多样,比如:多发性硬化,脑缺血,脑肿瘤等。
3.姿势性震颤:是指身体的一部分在保持某种姿势的时候出现的震颤,静止及运动均消失。好发于:甲亢、药物副作用,特发性震颤等疾病。
常见的震颤病因:
1.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手部搓丸样运动,并伴有运动迟缓及肌张力增高,症状会逐渐加重并影响日常生活及走路。
2.甲亢:甲亢除了会引起双手抖动,还有凸眼,消瘦,情绪激动等表现。
3.低血糖:出现低血糖是可伴有震颤,同时又饥饿、出汗、乏力、心慌、头晕等表现。
4.特发性震颤:安静时不会有症状,活动时可出现手抖症状,
5.药物性震颤:服用某些药物初期或者用量不当出现震颤,
6.酒精戒断症状:长期大量饮酒的人或者处于戒酒阶段的人出现震颤,饮酒后消失。
由此可见,引起震颤的原因多种多样,病因不同,结局不同,治疗方式不同。因此,出现震颤症状,一定要到专科门诊就诊,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