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近日来,天气转凉,正是忽冷忽热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前些天接诊的一个病人,当时接诊了一个小姑娘,2岁3个月,来医院就诊前,肚子疼了一天了,一阵一阵的疼,吐了2次,都是胃里面的东西,家长一开始以为是吃东西吃坏了肚子,就没当回事,在家观察。结果孩子晚上拉血了,就是那种和果酱一样的黏黏乎乎的血便,家长害怕了,马上来医院看急诊了。由于孩子一天没怎么吃东西,到急诊时孩子都有点蔫了。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考虑小姑娘是肠套叠可能性大,给小姑娘做了个超声,在超声横断面上呈大环套小环的征象,即“同心圆征”或“靶环征”,而在纵切面上呈“套筒征”。于是给小姑娘做了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很成功,宝宝马上就不肚子疼了,也不吐了。
但是,四五个小时之后,宝宝又出现了阵发性腹痛、呕吐,家长这次有经验了,赶紧返回医院就诊,再次证明为肠套叠,考虑是复套型肠套叠!急诊医生再次给这个小姑娘做了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由于肠套叠反复发作,我们就把小姑娘收入院了。结果就在入院后的当天凌晨3点,小姑娘又出现了肠套叠,又一次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目前这个小姑娘恢复顺利,没有再发生肠套叠,已经出院了。
肠套叠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肠套叠的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相关。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食物、炎症、腹泻、寄生虫等因素均可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道蠕动节律紊乱或逆蠕动。或者交感神经发育迟缓,自主神经活动失调。
此外,与饮食改变,如辅食添加、乳量改变;病毒感染,如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遗传因素,有家族史,也可能有关。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1.急性阵发性腹痛:突然发生的剧烈阵发性腹痛,患儿一阵阵的剧烈哭闹,尖叫不安,面色苍白,出汗,下肢屈曲。有些患儿并不啼哭,表现为烦躁不安,持续数分钟后突然安静,玩闹如常,但不久后上述情况又重复出现。
2.便血:为肠套叠最重要症状之一。发病后4~12小时,就可出现紫红色或“猪肝色”大便,并有黏液。直肠指诊指套上可染血迹,有时可触到套叠之头部。
3.腹部包块:在患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但就诊较晚的患儿,由于明显腹胀或腹膜炎存在而使肿块不易扪清。
4、呕吐症状:大多在腹痛发作以后即出现,初起较频繁,随后可减轻,吐出物多为胃内容物。患儿常拒绝哺乳或拒食。到后期如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时,常见呕吐物为粪便样带有臭味。
如宝宝有以上症状,该如何处理?
需要来医院就诊,一般首选的检查方式为超声。对于怀疑有肿瘤、梅克尔憩室等继发性的肠套叠,可完善腹部CT检查。如果确诊就是肠套叠,宝宝又没有以下症状,如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可以采用空气灌肠,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等非手术治疗方案。
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呢?
1. 病程超过2天以上,全身情况显著不良者,如有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或休克等症状;
2. 高度腹胀,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
3. 反复套叠,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
4. 小肠型肠套叠;
5. 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
6. 非手术疗法复位失败的。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