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尤其是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也在增多,对人体健康,尤其是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加之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宝宝们居家时间延长,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1.装修装饰材料
进行房屋装修、新购家具常会用到或含有涂料如乳胶漆、油漆,以及胶黏剂、人造板材、大理石板等,会散发对人体有害的空气污染物。
近年一项研究发现,青岛地区室内空气污染以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为主,儿童房甲醛污染最为严重,客厅则以TVOC污染为主。这些污染物会导致人体出现头疼、失眠、过敏等症状,对组织、器官、系统正处于发育进程中的儿童更是有着潜在的巨大危害。
有研究发现甲醛可能增加癌症、孕妇流产和胎儿畸形风险。世卫组织153号公告:“有强烈但不充分的依据表明甲醛可能导致白血病“。
2.人类活动
研究发现,用于烹饪、取暖和照明的固体燃料所致室内空气污染(IAP)占全球死亡和疾病负担的很大部分,其不良健康影响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白内障、低出生体重、婴儿死亡率的升高、鼻咽癌和喉癌等。
吸烟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烟雾含有多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如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等。室内残留的二手烟能够被儿童吸收,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身体机能发育产生有害影响。
3.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
人体通过呼吸、皮肤代谢及尿液、粪便等排泄物向外界排出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类化合物等空气污染物,人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也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如室内通风不良,导致上述不良成分传播蔓延,对居室内个体健康势必产生不利影响。
脆弱的儿童极易遭受空气污染的影响,常见罹患疾病有:过敏性鼻炎,皮肤炎症,哮喘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儿童哮喘严重程度的室内环境因素包括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手烟,以及宠物和霉菌等释放出的过敏原。
与室外大环境相比,小众人群更有能力来改善室内环境暴露。采取合理措施预防室内空气污染,守护儿童健康是可行的。
二、如何预防室内空气污染?
1.控制污染源
合理布局儿童活动空间。保证采光,南北通透,维持适宜的空气湿度(50%-60%),以维持儿童活动空间的舒适度。采用环保装修材料,如用植物纤维涂料,硅藻泥涂料代替传统涂料,使用新型材料木丝吸声板可以防霉防潮。
2.消散污染物
(1)通风是最简单高效的方法。若户外空气质量良好,开窗通风不仅有利于室内环境改善,也可使室内居民心情舒畅。
(2)适宜植物净化空气。如吊兰,芦荟,绿萝,常春藤等,会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消除或减轻室内有毒气体的含量。
(3)使用经济高效的空气净化装置。如家用空气净化装置机,避免使用产生臭氧的空气净化器,因可引发呼吸道健康问题。
(4)定期清洁房屋设施,如定期清洗地毯,柜子等易积灰的家具;避免在室内烘干衣物,保持室内适宜湿度(50%-60%),防止扬尘。
3.充分户外活动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空气质量在明显改善。最近一份报告显示,青岛市在10月长达21天监测中空气质量指数(AQI)均未达到污染级别。
儿童在良好户外环境中适当活动既可以避免室内不良环境的危害,也可增强体质。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指出,学龄前儿童在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积达到180分钟以上,同时每天应进行120分钟的户外活动,并尽量减少久坐行为。
其中屏幕时间每天累积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记得提醒宝贝多户外活动,减少室内久坐哦!
特别提醒:
疫情防控形势下,很多家长担心宝宝户外活动的安全性,然而长时间处于封闭室内环境中有可能因室内的排风、排污系统带有含病毒的气溶胶造成感染,因此合理的户外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
除疫情中高风险区外,宝宝们可以在开放式,空气流动性强,人员较少的户外场所适当活动如慢跑、跳绳等避开人群的运动。避免近距离、接触式、高强度运动例如足球、篮球等,防止因疲劳造成免疫力下降。回家时注意做好消毒(可利用75%酒精)尽可能降低病毒在密闭室内传播的风险。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