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我们“抗疫三年”,终于迎来了解封的这一天,大家欢呼雀跃之时,是否意识到其实接下来考验每个人的防疫意识、自防措施、自身免疫等自我防疫能力的时候到了?解封不代表没风险了,尤其是我们肾友们。因为现在新冠病毒没有彻底消灭,它只是潜伏在我们身边伺机而动,破坏我们的免疫机制,加重我们的基础病。那么,肾友们,如何平安过冬,渡过这3个月危险期呢?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四时养生,冬天是养肾的好时节。《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养藏之道也。
藏阳气
冬三月怎么养藏呢?关键的一点就是“无扰乎阳”。“冬季养生,主要是要藏肾阳。阳气在体内藏得足够充实,机体在春天才能保持能量和活力,不易生病。如果人不注意在冬季闭藏阳气,到了春季也会出现畏寒等阳虚表现。”冬季温度过低,容易消耗阳气,导致经络不畅,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发生疾病。所以,冬天首先应避寒就温,护藏阳气,尤其要注意头部、颈、腰、背、脚等部位的保暖。
在起居作息方面,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睡眠是养护肾脏的重要一环,尤其要睡好“子午觉”。中医所说的“子午觉”,即每天子时(夜里11点到凌晨1点)及午时(中午11点到1点)是养肾最需要睡觉的时段。中午12点左右,外界阳气最盛,此时午睡可养肾中阳气;夜半12点左右,外界阴气最盛,睡眠可养肾中阴气。
藏能量
俗话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寒冬进补也是常见的冬藏之法。食补和药补一样,都是为了保护和增加人体的“阳气”,为来年健康打好基础。冬季阳气衰微,且寒为阴邪,常伤阳气。可进食一些暖性的食物,如牛羊肉、鸡煲等。适当进食可以起到补肾填精、温阳益气的功效。另外,栗子有益气健脾、补肾强筋的功效,适当吃点栗子粥,以强健脾胃。
藏情志
冬季养生重在养神,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内敛宁静”,不要轻易动肝火,不宜思虑太多,防止情绪波动过大,损伤机体阴阳、精血等。
具体调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多吃养心安神的食物,如大枣、桂圆肉、百合、莲子、小米等;多做些陶冶情操的事情,读书报、赏花草、听音乐、嗅柑橘等;多晒太阳,接受“日光浴”。
适当运动
有许多人把“冬藏”,理解为冬眠或冬歇,认为窝着不动就是保存能量。从冬藏的角度说,冬天是要减少运动,但也不能完全不动,动则生阳,适当活动会生发自身阳气,同样可以暖身抗寒。“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晨练不要太早,最好等到阳光出来再晨练。运动强度也不宜太大。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都是适合冬天的运动方法。”下面列举几个适合大家的冬季养肾运动项目:
1.按摩耳朵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这时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2. 搓后腰
经常搓后腰,有温煦肾阳之功效,对于肾气不足、气血虚弱者更佳。可将双手搓热,紧贴腰眼处,稍用力向下搓至臀裂处,每日晨起、睡前都可揉搓。
3. 提肛运动
古人将提肛运动称为撮谷道,是一种胜于吃药的补肾法,通过提肛运动的肌肉升降,鼻息有节律的一呼一吸,有补阳、固精、延缓衰老和益肾的功效。
4. 散步
中医认为,腰是“肾之府”,腰好益肾,而肾又主骨。散步可锻炼腰腿,维持下肢灵活,并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古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愿我们的肾友们都能做好冬季养生,固护肾气,平安渡过疫情后时代。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