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口服降压药的几点误区
误区一:没有不适感觉可以不吃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症状与血压值不一定一致,因个体差异对不适耐受程度不同,高血压进程缓慢,患者可能逐步适应高血压状态等原因,在血压已经很高时也没有头痛、头晕等明显不适症状,但高血压给机体带来的危害却一直存在。此类患者容易忽视高血压治疗,反而更易出现脑卒中、心机梗死等并发症,因此服用降压药不能“跟着感觉走”。
误区二:降压药有“依赖性”,能不吃就不吃。
很多患者认为降压药一旦吃上就不能停,具有依赖性,其实并不是患者对药物有依赖性,而是疾病本身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因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长,且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带病多年或存在并发症,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因此高血压治疗原则应早发现、早治疗。
误区三:选择亲友推荐降压效果好的药。
一方面临床使用降压药种类多,降压机制不同,适用人群也不同,并且每种降压药也会有不同的副作用,另一方面患者导致高血压病因不同,因此需要专业医生根据病情提供个体化用药方案,争取患者最大获益,切不可自行用药。在用药期间还需要监测血压变化,关注自已用药后有无头晕、乏力、咳嗽、水肿等等身体反应,及时准确提供给医生,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误区四:降压越快越好。
降压药初次用药多从一种小剂量开始,降压不达标可考虑逐渐加大剂量或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降压目的不是一次血压正常,而是长期正常且平稳,通常口服长效降压药患者降压达标需要1-3个月时间,因此不能仅凭降压快慢判定药物疗效。另外,一旦收缩压大于200mmHg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更不可短时间内过快降压以免造成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心脏负荷过重,应该1小时内平均动脉压下降≤25%,接下来4小时血压监测下降至160/100mmHg左右,在24-48小时逐步降至正常水平。
误区五:服药伤胃,必须饭后服用。
服药降压药目的是保持血压平稳,一般晨起测量血压,只要无低血压就可以正常服药,以防止起床洗漱、进餐等活动后血压升高波动。部分患者还可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选择下午、睡前等血压升高前时间段服药。
误区六:降压达标后只要按照医嘱服药,不需要监测血压。
血压的影响因素众多,如年龄、饮食、情绪、活动、季节等等,因此即便遵医嘱服药也需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每日晨起及下午四、五点钟这两个血压升高的高峰期各测量一次,如果连续3天正常可每周监测1-2天,门诊随诊前一周可连续监测记录数值,以提供诊疗依据。如有头晕、头痛、乏力等不适发作时也应监测血压,必要时及时就诊。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