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

近年来,过敏性鼻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患过敏性鼻炎的人,清鼻涕多如滴水,鼻子奇痒难忍,鼻塞、喘不过气来,头昏脑胀,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却苦不堪言。

早在西周人们就认识到“鼽嚏”与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异常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治疗鼻炎具有上千年历史,鼻炎在中医中属于“鼻鼽”范畴,并被称为鼻嚏。《黄帝内经》称之为“鼽嚏(qiú tì)”,曰:“鼽者,鼻出清涕也。”又曰:“嚏,鼻中痒而气喷作于声也。”

以突然而反复的鼻痒、鼻塞、喷嚏、鼻流清涕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嗅觉减退。过敏性鼻炎好发于春秋两季,过敏原主要包括花粉、尘土、螨、动物皮毛、禽类羽毛、真菌等。患者常在晨起或夜晚,或接触过敏源后立刻发作,部分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等。

从中医病因病机来讲,过敏性鼻炎属于属于“鼻鼽”范畴,以三脏气虚阳衰为本,外邪侵袭鼻窍(风寒侵袭、气候突变或异气、异味刺激等)为标。

其中正虚主要体现在以肺、脾、肾之虚损为主,关键在肺,根本在脾肾。肺为鼻窍,脾主后天,肾主先天,意思是说:鼻鼽表现在肺,然而其根本却在脾肾。因此若脾肾虚,则不能濡养,温煦鼻窍,此时外邪侵袭,水湿上犯鼻窍,诱发鼻鼽。病情表现以寒、虚为特点。

鼻为肺之上窍,“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主要为肺气虚弱,卫表不固, 风寒之邪乘虚 而侵入鼻窍,正邪相争,肺气通降失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

而肺气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肾气的温养。脾虚则脾气不能输布于肺,肺气亦虚,而肺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风邪得以内侵。故鼻鼽的病变在肺,久则伤及脾肾。

《灵枢·海论篇》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穴位贴敷疗法就是在这种整体观念和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来达到扶正固本,宣肺散寒通窍的功效。

治疗所选穴位中,大椎属督穴,可通行督脉,调节六腑经气;肺腧为治疗肺部疾病的要穴,有通利鼻窍,调理肺气之效;膻中穴属任脉,主治一切气机不畅之疾病,可通脉活络,理气宽胸;天突属任脉,能宣肺降气、活络降逆。

所配药物中,细辛透达、温通;白芥子辛温燥热,温肺豁痰、利气散结,温化寒饮、通络止痛;细辛疏风解表,温肺散寒;甘遂性味苦寒,归肺可泻水逐饮、消肿散结而加强肺的通调作用;延胡索行气活血、散瘀止痛;鲜姜汁温散行气,以上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宣通鼻窍、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效。

配合拔罐治疗可以温补阳气、增强体质,散寒祛湿、通络行气、扶正祛邪,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