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春季眼痒的鉴别

一、春季角结膜炎是反复发作的双侧慢性眼表疾病

【病因】

尚不明确,通常认为和花粉敏感有关,各种微生物的蛋白质成分、动物皮屑和羽毛等也可能是致敏原。VKC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参与的超敏反应,即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和IV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共同作用。

【临床表现】

VKC主要的症状是眼部奇痒。在白天经过刺激或环境诱发后, 夜间症状加重; 临床上分为睑结膜型、角结膜缘型及混合型。睑结膜型的特点是睑结膜呈粉红色,上睑结膜巨大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 荧光素可使乳头顶部着染, 形成假膜,下睑结膜可出现弥散的小乳头。一般炎症静止后结膜乳头可完全消退,不遗留瘢痕。在受累的结膜区一般观察不到滤泡反应。角结膜缘型常见于黑色人种。上下睑结膜均出现小乳头。角膜缘有黄褐色或污红色胶样增生,上方明显。混合型睑结膜和角膜同时出现上述两型检查所见。各种类型春季角结膜炎均可累及角膜,以睑结膜型更为常见,主要由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起。角膜受损最常表现为弥漫性点状上皮角膜炎,甚至形成盾形无菌性上皮缺损,多分布于中上1/3角膜称为“春季溃疡”。部分患者急性期可在角膜缘见到白色Horer-Trantas结节。结膜分泌物涂片和Trantas结节活检行Giemsa染色,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嗜酸性颗粒。角膜上方可有微小血管翳,极少全周角膜血管化。

【诊断】

严重的VKC患者具有典型的体征:睑结膜乳头铺路石样增生、角膜盾形溃疡、Horner- Trantas结节等。轻型病例确诊比较困难,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

【治疗】

春季角结膜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短期用药可减轻症状,长期用药则对眼部组织有损害作用。物理治疗包括冰敷。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移居寒冷地区。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肥大细胞稳定剂、抗组胺药。经过一系列药物治疗(抗组胺药、血管收缩剂)仍有强烈畏光以至于无法正常生活的顽固病例,局部应用1%的环孢素A或0.05%FK506可以很快控制局部炎症及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对顽固性春季角结膜炎有良好的疗效。人工泪液可以稀释肥大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同时改善因角膜上皮点状缺损引起的眼部异物感。

二、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是眼部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类型,其致敏原主要为植物的花粉。

该病主要特征是季节性发作(通常在春季),通常双眼发病,起病迅速,在接触致敏原时发作,脱离致敏原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为眼痒,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可出现,轻重程度不一。也可有异物感、烧灼感、流泪、畏光及黏液性分泌物等表现,高温环境下症状加重。主要体征为结膜充血及非特异性睑结膜乳头增生,有时合并有结膜水肿或眼睑水肿,幼儿更易出现。很少影响角膜,偶有轻微的点状上皮性角膜炎的表现。许多患者有过敏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病史。

【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脱离过敏原、眼睑冷敷、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等手段。

2、药物治疗常用的有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血管收缩剂,对于病情严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多局部用药。对于合并有眼外症状者可以全身使用抗组胺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

3、脱敏治疗如果致敏原已经明确,可以考虑使用脱敏治疗。对于因植物花粉及杂草引起的过敏性结膜炎其效果相对较佳。但对于许多其他原因引起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其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三、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

【临床表现】

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perenni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远比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少见。致敏原通常为粉尘、虫螨、动物的皮毛等。临床表现与季节性相似。由于抗原常年均有,故其症状持续存在,一些患者有季节性加重现象。眼部症状通常比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轻微。检查时常发现结膜充血、乳头性结膜炎合并少许滤泡、一过性眼睑水肿等。一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

【治疗】

治疗手段基本同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由于致敏原常年存在,因此通常需要长期用药。常用的药物为抗组胺药物及肥大细胞稳定剂,糖皮质激素仅在炎症恶化、其他治疗无效时才使用,且不宜长期使用。

四、过敏性结膜炎由于眼部组织对过敏原产生超敏反应所引起的炎症。

有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引起速发型的致敏原有花粉、角膜接触镜及其清洗液等。药物一般引起迟发型,如睫状肌麻痹药阿托品和后马托品,氨基苷类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碘苷,防腐剂硫柳汞和乙二胺四醋酸及缩瞳剂等。

【临床表现】

接触致敏物质数分钟后迅速发生的为1型超敏反应,眼部瘙痒、眼睑水肿和肿胀、结膜充血及水肿。在滴入局部药物后24~72小时才发生的为迟发Ⅳ型超敏反应。表现为眼睑皮肤急性湿疹、皮革样变。睑结膜乳头增生、滤泡形成,严重者可引起结膜上皮剥脱。下方角膜可见斑点样上皮糜烂。慢性接触性睑结膜炎的后遗症包括色素沉着、皮肤瘢痕、下睑外翻。

【诊断】

根据有较明显过敏原接触史,脱离接触后症状迅速消退,结膜囊分泌物涂片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以诊断。

【治疗】

查找过敏源,I型超敏反应经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停药即可得到缓解。局部点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0.1%地塞米松)、血管收缩剂(0.1%肾上腺素或1%麻黄碱),伴有睑皮肤红肿、丘疹者,可用2%~3%硼酸水湿敷。近年来,几种新型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0.5%酮咯酸氨丁三醇、抗组胺药0.05%富马酸依美斯汀以及细胞膜稳定剂奈多罗米钠滴眼,可明显减轻症状。严重者可加用全身抗过敏药物,如氯苯那敏、阿司咪唑等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等。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