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用生命在思考的青少年—你知道这些青春期知识吗

用生命在思考的青少年—你知道这些青春期知识吗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它是一个从童年到成年的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时期,大约从12岁到18岁,有些人甚至更长一些。青春期孩子的抑郁情绪特别常见,在门诊住院病人中,经常碰到青少年来诊者。他们大多主诉情绪不好,有时有睡眠问题,常常伴随着学校、家庭人际关系的各种问题。青春期是人生正繁茂成长的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抑郁?

一、一个人出生后,会经历几个发展期,每个发展期有不同的特点。

1、0-3岁:这是发展最迅猛的婴幼儿期,这三年让我们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在认知、心理、感觉、自体建设、客体建构上都是满载而归。这段时期主要的养育对象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2、3-6岁:这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始阶段,逐渐接触社会,了解父母以外的他人,熟悉社会的规则,逐渐离开父母,走向一个分离-个体化的阶段。

3、6-12岁:这是一个潜伏期,在这个潜伏期里,孩子的发展会稍微较前缓慢,积蓄力量等待青春期的第二次爆发式成长。这段时期,孩子会比较稳定,主要精力在学习上,身体的变化也比较缓慢、稳定。

4、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男孩退去稚嫩的外表和声音,出现遗精;女孩乳房、臀部脂肪堆积,月经来潮;这些变化在一个之前还稳定变化的孩子看来,可能是巨大的;身体上的巨大变化,除了带来惊喜之外,可能还带来恐慌、不安。这些变化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里产生爆炸式的影响;从一个懵懂的状态到快速发展的状态,从一个没有性别意识,到有性别意识,到接受这种性别,到接受自己的身份,这种转变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大的,身份的同一性也是青春期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有些人甚至在成年后仍在整合。

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1、在青春期,身体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心理上自我意识几乎也在同步苏醒。自我意识的增强所带来的是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同于父母的人。成熟的身体,给他们带来的是与父母越来越接近的成熟,这种成熟让他们经常有想要离开父母的冲动。但是经济的不独立,社会经验的不足,外界繁重的学业压力成为他们沉重的枷锁。因为身体的成熟,想要偷食禁果的冲动,常常导致早恋的到来,但是情感处理功能的不成熟,常常成为影响情绪和学习的一大因素,所以从家庭到学校为了维持一个稳定的情绪状态,几乎统一战线的开展了禁恋运动。导致的结果是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日益紧张。

2、青少年在身体逐渐成熟的同时,内心也在渴望成熟独立,但是自己不具备生存能力。他们在内心里对这些认识并不清楚,只有冲动在经常作祟。加上身体变化带来激素水平的迅猛发展,很多青少年会在这个时期冲动的选择离家出走。有些离不开的在家里将自己隔绝起来,不与父母讲话,和父母划清界限。有些甚至通过纹身来达到宣示对自己身体主权的目的,而这些可能是父母的价值观不能接受的。为了表示自己的独立性,甚至学习像成人一样吸烟喝酒。

3、在青少年的心理父母好像成了腐朽的老古董,是不理解他的代表。当然这种对父母厌烦的态度也来自他们内心深处想要与父母分离的愿望。而为人父母者,眼中的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但是好像一切都变了,不是以前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了,不是那个觉得父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崇拜自己的好孩子了。眼前的孩子好像一下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种反抗情绪几乎在所有家庭中上演,有些比较明显,有些比较隐晦。

4、青少年面临对父母的重新认识,以前自己崇拜的父母,随着自我认知的逐渐增加,逐渐褪去父母理想化的神圣外衣,回归本来的面目。而父母可能还是只会关心吃饱饭,别冻着的父母,将自己当成一个不会吃饭的小孩子。这和青少年渴望长大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甚至面对父母的关心,换来的常常是孩子的厌烦,因为在内心里,父母好像在提醒孩子你只是个孩子,别长大。所以很多孩子出现了厌食症,通过厌食来反抗父母,因为父母关注吃饭,我通过不吃饭来反抗你。同时在一个象征层面上,食物本身也代表着父母,因为食物是能帮助孩子身体成长,给予生命力的东西,她象征着父母,所以很多孩子,通过厌食来拒绝父母。另一方面,在现实层面也通过厌食,让自己不长大,变得弱小,还像个小孩子的身体一样,来让自己不离开父母。所以孩子是矛盾的,在离开和不离开之间孩子是很难取舍。

孩子内心是渴望获得父母的帮助,以应对身体、心理发生巨变的恐慌,理解他们想要长大的愿望,希望父母是能给予他们指导的人生导师。而不是给他们雪上加霜,有些甚至面对孩子的冲突非打即骂的施压者。

5、在家庭里面,孩子的巨变,对父母也是一个冲击。现在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大都是70后比较多,那时物质相对匮乏。那个年代出生的父母自然对物质比较看重,在他们的意识层面可能觉得对孩子好,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但是精神上的慰藉,自我价值,内在生命力,这些正随着这个时代不断被需求,被探索。这也从侧面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文化。家庭里往往至少有两个时代文化的碰撞,有的甚至三代、四代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在一个个小家庭里各种冲突自然是不会避免。

6、父母生活的那个时代,在他们被养育过程中,是没有被很好的理解和关心的,有些甚至是多子女家庭。他们成长后很长时间,也是比较压抑,自己的价值取向大多被金钱、地位、名利所绑定,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探索很多时候是止步的,甚至是完全隔离的,他们不会,有些甚至不想去探索内在的世界;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与父母不同的,他们追求快乐,追求幸福,追求存在感和内在自我价值。对于一个未涉世事的孩子,可能名利是什么还不是那么明晰,让他们以父母的价值观来化解自己的矛盾可能不太现实。所以有的孩子经常感觉抑郁,因为没有人理解他,一种空洞的孤独感经常伴随着他们,没有意义感也经常弥漫在他们的内心,存在感不强,价值感不强,是他们的抑郁的特点。

7、因为时代的原因,上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出路。现在的孩子对于学习的意义可能自己都不清楚,很多时候是父母的使命,父母给了一大堆好好学习的理由,但是青少年自己根本感觉不到。父母对学习的定义,只有学习才有前途,学习几乎成了孩子的唯一,很多的孩子通过学习缓解了父母的焦虑。青少年经常感觉自己像个学习的机器,甚至很多学校压榨他们的学习潜能,从早到晚,一直都在学习,而父母面对学习的压力,关爱孩子的方式成了督促孩子学习,给孩子进一步施压。父母焦虑孩子的未来,很多时候是对自己的现在不太满意。还有很多感觉没面子,丢人,青少年的学习不仅影响着青少年本身,他还成了父母自我价值感的一部分。家庭里的问候,从“吃了吗”到“作业写完了吗”?所以很多青少年在内心里是深深的反抗的,但是自己太弱小了,父母仍然在掌控者他们的命运。所以命运让他们有了很多奇怪的症状。在门诊经常看到,孩子一上学就头疼,一上学就肚子疼,一考试就感觉窒息;有些一到校门口就紧张,发抖、无法进校门。你问他们在意识层面有什么感觉,可能很好,回家也很好,一谈到上学的事情就不好的,就发病。

三、家庭、学校、周围环境、时代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1、厌学

厌学涉及到与同学老师的相处,因为在家庭里面与家长相处矛盾重重,这种关系模式也会同步带到学校学习中,与同学老师也不是那么融洽。而且学校的排名,不仅加剧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还与考试焦虑和孩子的内在自我价值感关系非常密切。当你成为一个学习的机器,成绩几乎成了标榜你价值的唯一方式的时候;青少年也会在内在反思,自己在哪?这也是导致“空心病”的原因。什么是所谓的空心病,就是没有心,心在这个地方代表自我,自我意识,自我存在感,自我价值感,没有自我存在感,何来的内在的价值与使命?但在教育考试的背景下,孩子好像成了教育这个大机器上的零件,一个“零件”哪里来的灵魂。所以现在的孩子大都有“空心病”。

青少年的父母安慰自己的东西经常是有形的东西比如金钱,所以父母大多呈现一种假性的自我,觉得自己事业有成,名利双收。但同时,他们一个人的时候,那么成功的人内心里却没有幸福感,甚至感觉是空虚的,像一个空洞;这种空洞体现的是一种虚弱的真实自我。尤其是人到中年,正值孩子青春期,孩子那种内在对真实自我价值的探索欲望,也在不同层面激活父母。所以父母常常面临更年期的问题,面临丧失,面临自己将走向后半程,面临亲人死亡,尤其是会体验自己最亲近的人走向死亡,如父母的父母。当一个人面对死亡时是最无助的。这个时候我们那个最虚弱的自我会被激活,虚弱的自我是不能做哀悼的。人类的全能感也会在经历亲人离世后被打败。人在生命早期是不太会想到死亡的,所以表现出生命力,经常有无所不能感。但是后半段会经常需要哀悼自己之前或之后的生活。

2、自伤

青春期的孩子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自伤的问题,青春期孩子的自伤很多时候是与存在感绑定的,通过伤害自己,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到存在感,而不是一直感受到麻木。

这时孩子的父母因为经历更年期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所以青春期孩子还有可能经历父母离婚,父母工作变动,爷爷奶奶去世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在本来就不稳定的青少年时期,经历父母的内在调整,双重不稳定,加剧青少年各种问题的出现。青少年时期是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各种各样精神病的高发时期。在门诊经常碰到青少年因为这些变化,出现一些问题。曾经有一个青少年来访,我们做了有1年半的咨询,他是经历爷爷去世后,出现的不能上学的症状,他的主诉是没有意义,不知道内在的意义感,经常想到死亡。尤其是经历爷爷的死亡,死亡后是永远不存在的。而青少年正在探索这种自我存在感的关键时期,如果正好遇见死亡,或者家庭的其他变化,会中断这种思考,导致后续很多问题的延迟,滞留,到了成人阶段出现各种没有整合好的问题。很多青少年有想死亡的念头,他们经常回答死亡好像可以解决一些烦恼,不用上学,不用像机器一样活着。死亡也象征着他是没有存在感,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而父母面对孩子真诚的告知,经常感觉是无理取闹,在无意识层面是直接否认的。否认也是家庭系统中比较常见的防御,谁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有心理问题,谁能接受自己生了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这是对自恋多大的打击。

青少年用生命在思考,对生命真谛,对自我价值,对存在的意义的无限探索,才加速的我们时代的脚步。就像前几年飞速发展经济一样,现在经济发展速度降下来。因为我们开始反思自我,思考内在自我。内在自我的不断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也是这个时代对价值感的呼唤。这是时代的车轮走到21世纪,对生命更高一级的探索与追求。

青少年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他们用生命在思考的否认与不认可。父母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与青少年沟通,如何理解青少年的内在价值感。父母一方面需要不断学习,一方面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现有的很多模式。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