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金秋时节,又到了赏菊的好时候。

但你在赏菊的同时,有没有联想到自己隐隐作痛的“伤菊”呢?你最怕看到什么?

没错,我说的就是全人类喜闻乐见深恶痛绝的痔疮。

当然,作为有痔青年的你也不必害羞,毕竟十人九痔,绝大多数人有和你一样的难言之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认为痔疮是人类直立行走的“副产物”。当我们两条腿能跑起来时,解放了的双手能使用工具等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为了“站起来”,我们的祖先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比如说饱受背痛、足痛、膝伤的折磨,以及骨盆和产道变窄等等。

当然这一伟大的变革也给臀部和肛门部带来很大的压力,而我们的直肠静脉却没能像四肢那样形成静脉瓣来减少血液回流。

当那里长期受到重力和内脏的压迫,我们在血液循环时静脉向上回流受阻。这样会使得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容易引起静脉过度充盈。比如当我们长期排便时,直肠腔会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就可能会使周围静脉回流受到影响。久而久之,我们菊花附近的静脉扩张形成了柔软的静脉团,即是我们所说的痔疮了。

说白了,我们深恶痛绝的痔疮是由于直肠静脉扩张所导致的。

这个理论是17世纪意大利“现代解剖学之父” Giovanni Battista Morgagni 在解剖学上对痔疮进行解释。

按照Morgagni理论,静脉扩张是由于肛门血管短且缺乏静脉瓣导致的,那么腿部的静脉多为长静脉,且血管丰富,应该不出现静脉扩张才对,但事实上,静脉曲张最常发生在腿部。这样一来,Morgagni的理论就站不住脚了。

目前科学上认为痔疮的形成是从肛垫的病变开始的。

肛垫就是直肠下端和肛管内丰富的静脉丛。就像水龙头垫圈一样,它的功能是协助肛门的正常闭合,起节制排便作用。正常情况下,肛垫疏松地附着在直肠肛管肌壁上,被视为是菊花的跟屁垫。

每当排便时,它会受到腹压作用而被推下。在排便后,它又能自如地缩回到肛管内。然而,当肛垫高负荷工作时,会导致肛门静脉血管扩张,肛垫肥大等。这样一来,肛垫可能出现淤血、水肿,增生,甚至直接脱出肛门的情况。

而在我们的肛门和直肠之间有个结构叫齿状线。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痔疮又能分为三类: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的是内痔,以下的是外痔,两者都有的是混合痔。

内痔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出血和脱出,但一般不痛,这是因为齿状线以上是由内脏神经支配的,对痛觉不敏感,以下是由躯体感觉神经支配的,对痛觉敏感。内痔的初期脱出一般不算明显,只有偶然的时候才会脱出,而且脱出之后还可以自行缩回,但到了后期,内痔变得严重的时候,脱出之后就不能再自行缩回,而是需要用手将其推回了。这个时候就要多加警惕了,说不定走路、咳嗽、打喷嚏都有可能脱出。

外痔因为发生在齿状线以下,所以表面常常盖有皮肤,可以看见。外痔一般不易出血,主要症状就是肛内异物感、肛周潮湿、瘙痒以及疼痛。虽说外痔有不容易出血这一说法,但并不代表着没有不出血的可能,当外痔不小心被擦破或是发炎后就会出血,长期便血还有可能会导致贫血。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人们对于得痔疮的确切原因仍然不清楚。临床医疗中发现引起痔疮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包括但不限于便秘或腹泻、缺乏锻炼、低纤维饮食、腹内压力增加、久坐、吃辣、衰老等等。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是否意味着这个痔疮患者是一个脑力劳动者,有的久坐,能吃香的喝辣的,拥有不错的卫生间条件设施。而能长时间上厕所可能是因为卫生间里拥有顺畅的WiFi,能边上边忘乎所以地刷手机等等。

所以说长痔疮的人,或许更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无症状的痔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严重或是保守治疗没有改善的痔才需要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饮食干预,比如增加纤维摄入量、多喝水;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及时清洁肛门(此处智能马桶广告位招商图片);药物治疗,比如,药液坐浴等等。

手术治疗,包括胶圈套扎、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冷冻疗法等。

不过目前颇受医生和患者喜欢的还是无痛苦微创治疗技术,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这是一种方便、安全、高效的内镜下治疗痔疮的新方法,特别适合有出血风险的患者。

虽说,一般痔疮不可怕,但防患于未然更好。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