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在抢救气道异物梗阻的第一时间,很多人用了完全错误的方法!
梗阻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机体缺氧。
我们的大脑缺氧4分钟就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而呼吸心跳停止10分钟,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
因此,在突发气道异物梗阻时,第一时间在现场正确施救是能否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疾病后遗症的关键。 我国每年有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气道异物梗阻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
我们的气道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生梗阻呢,还得从我们咽喉的解剖结构说起。
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挨在一起,但共用一个入口:咽喉、食管,是食物走的通道,基本上啥都能进。
气管,是气体的专用通道,除了气体啥都不能进。
为防止异物乱入,气管就在自己头上装了个自动门,医学上管这个门叫会厌。 会厌平时是敞开的,方便气体进出,当人开始吞咽时会立刻关闭,封死气管的入口,不让食物进入。
但是当你在吞咽过程中突然开始说话,会厌恢复敞开,食物继续下落,就进了开着门的气管。食物乱入,气管的内心是拒绝的,来,咳嗽,把这货吹出去。
可并不是每次都能把异物咳出去的。受到强烈刺激的气管惊恐万分,怕再有东西进来,于是开始收缩,一卡,一缩,直接把路封死了,这下真的一丝气也进不来了。
不能咳嗽,不能说话,不能呼吸,面色紫绀,双手呈V字形抵住喉部,这就是气道异物梗阻的典型症状。
情况危急,该怎么办?小布教你一个简单实用的大招:顶他的肺!
这个急救方法的学名是海姆立克手法,又叫腹部冲击法。 海姆立克博士是一位美国医生,1974年他首先应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
遗憾的是,2016年12月17日海姆立克先生在美国辛辛那提去世了,享年96岁。这位“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想必正在天堂继续他的伟大事业吧。
海氏手法的原理是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 这个过程在人体中是这样实现的:肺在胸腔里,胸腔下面连着腹腔,两腔之间有一层膈肌。人一按肚子,腹腔变小,腹腔内的气压升高,顶起膈肌。膈肌上升,胸腔变小,胸腔压力升高。肺受到压迫,大量气体瞬间涌出,气流带走异物。
具体操作如下:一、对于清醒的患者,施救者站在病人身后,前弓步倚住病人。双臂环抱病人腹部。一手握拳,四指包住拇指,双手急速用力向里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挤压部位:脐部以上剑突以下。
二、对于昏迷的患者,
病人仰卧,抢救者骑跨在病人的髋部,用一手置于另一手上,下面一手的掌根放在剑突下脐上的腹部。用身体重量,快速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
三、当我们自己被噎住,而身旁又无人时,用我们身边的物体(桌缘、椅背和栏杆 ,拳头)顶在剑突下脐以上向后冲击。
总结三种海氏手法:
1立位腹部冲击法---清醒的病人
2卧位腹部冲击法---昏迷的病人
3海姆立克自救法---无旁人救助时
对于三岁以下的幼儿
孩子抱起,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骑跨在救护人手臂上,并确保幼儿头部低于臀部,一手固定头颈部,一手在孩子背上向前向下拍5次。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排出,如果无效,固定好患儿头颈部,将其整体翻转,面朝上置于大腿上,抢救者一手中指食指并拢,放在患儿两乳头连线下1指的位置,连续按压5次。
再次观察口腔有无异物排出,仍无效,按以上方法重复拍背、按压步骤,直至异物排出。
成人也好,婴幼儿也好,在海氏手法无效,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将其平放在坚硬平整的平面上,实施心肺复苏术。这是另外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小布以后会专门发推介绍。
防患未然永远好过亡羊补牢,对于儿童来说,有两点需要注意:
不要乱吃。坚果、果冻、橡皮糖,这些东西大小正好,嚼不碎,咳不出,一旦卡住,非常危险。
花生酱、年糕、汤圆,这些又软又粘的食物如果粘在喉咙口,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也是很危险的。咀嚼吞咽能力下降的老人同样需要注意。
不好好吃。吃饭时嬉戏打闹,奶奶追着孙子喂,看着动画片吃饭,孩子哭闹时拿吃的堵嘴……
这些都很容易让孩子们注意力转移,暂停吞咽这个动作,会厌重新打开,气管失去保护,食物进入气管,发生意外。
最后,海氏手法又称生命的拥抱。因为,阿猫阿狗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急救。
学习急救技能,利人利己,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别再犹豫。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