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 | 手机和电脑壁纸换成绿色,能预防视疲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前几日,门诊上一位患者让我翻方子,我一看是膏滋,心下嘀咕,大夏天的吃什么膏滋?随口问了一句,“谁开的方子啊?”患者答:上海的一位颇有名气的中医开的。我不便多言,一划价,一万多,近两万,我不放心了,我跟患者再三落实,确定要做?患者很坚决,一定做的。
膏方这几年是火起来,有些人宣传膏方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花费再高也在所不惜;有些人把膏方提到秋天服用,甚至某些权威中医媒体宣传“补冬不如补霜降”,把膏方提到霜降来服用,更有甚者,膏方这么好要一年四季都要服用。其实,这些讲法提出来的人都是不了解膏方的源流,纯粹从商业利益的广告用语而已。当然,在进入龙砂学习之前我也开膏方,开得还自以为很好,但学习了龙砂奉生膏滋之后,我才知道,膏方是有文化的,我真真是膏方的小白。
作为一种剂型的膏剂,当然一年四季都要应用的机会,但作为膏滋就不一样了。用作冬令进补的“膏滋方”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制剂形态,也不仅仅是滋补而已。“膏滋”或“膏方”,在江浙一带是一个已约定成俗的有特定概念的民俗,具有养生保健方面的特殊含义。
首先,膏滋方要冬季服用。冬季服用膏滋的理论基础是“冬藏”。“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反之即:藏于冬的,春不病温。藏精的思想是跟冬天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黄帝内经》上讲“天人合一”,各种养生的方法都要和天时结合起来。就像植物上积肥,搞农业的都知道,植物上积肥在什么季节?当然都在冬天,不会在夏天上积肥的,不是一年四季上积肥的。一样的道理,我们假如一年四季都去吃膏方,就抹煞了膏滋的它的时令性的特点。冬季阳气潜藏,万物多静少动,要养精蓄锐,我们天人相应,要顺应自然,要藏精纳气,这有利于藏精的功能,这是冬季吃膏方理由的一个方面。
其次,同样的是冬令进补,我们开膏滋方的思想理论基础跟简单的冬季吃些补药还有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在冬令进补、在膏方的理论基础上强调命门。命门是在“肾藏精”的理论上的深化,什么是命门?回想以前上学时的教科书,不懂得阴阳是动态的,不懂得开阖枢动态的关系,而完全受西医思想的影响,把冬藏精仅仅是作为冬天增加些能量、增加些营养的理解,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补充而已。命门思想是从阴阳开阖枢思想来的,现在的教科书仅仅简单地把太极图说成是个哲学,用来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消长转化,其实不是,太极图是古人观察客观世界的时候,自然看到形成的一个科学模式。命门,《黄帝内经》“命门者,目也”。王冰注曰:“目者,藏精光照之所”。《内经》有两目叫命门,《难经》右肾称命门,赵献可《医贯》两肾之间称命门,而现代教科书却分不清,讲命门的概念是混乱的,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其实是没有很好的理解古人的思想,命门实际上强调的是藏精的问题。目,眼睛,因为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乃能视,所以眼睛能看东西,不是靠眼睛自身的功能就可以的,必须要五脏六腑的精都要汇聚到眼睛,眼睛才能看东西,所以把这个地方叫命门,是“藏精光照之所”。《灵枢》讲命门的时候,孙一奎的解释“精华之所聚处 而名之为命门也”,强调聚精这个概念。《难经》讲命门时虽然讲部位时提到肾间,但是它还是强调藏精的问题,为什么右肾是命门,因为太极图按照开阖枢是要动起来的,动起来左升右降,右边的阳气到冬天的时候要以精的形式储藏起来。所以太极图的黑点就代表阳气凝聚成精,这就象植物地面上的枝叶、津液枯萎了,它要以种子的形式储藏起来,才有了下一个生命周期,所以这个精就相当于植物的种子。所以为什么要强调命门,它的重要性——它是生命的原动力。所以培元固本就重在培养到冬天的时候阳气聚集起来的精,作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原动力的精。可见命门的位置、功能在少阴,少阴为什么叫君火,就因为阳气聚起来的精。由此,知道了命门的概念就知道了膏滋为什么在江南地区强调在冬至开始服用。动态的太极阴阳的开阖枢从冬至开始,冬至阳气开始开出来,虽然天气温度开始下降,但是已经一阳生了,叫“冬至一阳生”。天人相应,藏精的时候就要跟“一阳生”这种气化特点结合起来,才是奉生。你懂得了动态的太极思想,是命门——肾间的动气是命门,就不会单纯的用营养的东西去填补它。气是动态的,气冬至以后是一阳生的,开的膏滋方里面怎样帮助它一阳生,就要阴中求阳,张介宾是懂得这个思想的,所以他要阴中求阳。这就如“七损八益”,在八这个位置,虽然最冷,但已经一阳生了,一阳生你不是单纯给它营养的东西去补精就行了——阴虚用补阴的东西,阳虚用补阳的东西,就缺少了动态阴阳的概念,缺少了命门的思想。张介宾就教我们,他有左归、右归:要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不懂得开阖枢,不懂得五运六气思想,只知道阴虚的补阴,阳虚的补阳,完全从量化上讲营养,气虚补气,血虚补血,就是静态的物质的概念,而不是动态的气化的概念了。这也是膏滋要在冬季服用并且要从冬至开始服用的原理和来源。
由此可见,奉生的膏滋方应是冬季服用而且是从冬至开始服用的,只有这样才是做到“天人合一”,也才是回归到“奉生”的本源的。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