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3月3日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爱耳日。我国今年的爱耳日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世界爱耳日的主题是:Ear and hearing care for all! Let's make it a reality。即:让我们实现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

让我们自己要成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学习爱耳护耳知识,关注听力变化,定期、主动进行听力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通过耳道引起鼓膜震动。

●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的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

●内耳可将机械能转为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将信息就传到大脑,形成听觉。

当上述声音传导途径中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听力的下降。耳朵同时又是平衡器官,内耳的疾病往往同时导致眩晕。

引起耳聋的原因:

1.噪音:噪声性听力损失可以是暂时性的,短暂的暴露于大声环境下会导致毛细胞疲劳,出现暂时性听力损失或耳鸣,听力会在几小时或一天之内恢复;也可以是永久性的,长时间暴露在大的噪声下,导致毛细胞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听力损失不可恢复。

2、长时间佩戴耳机、煲电话粥:不同于强噪音的直接影响,长时间佩戴耳机听歌或者煲电话粥更像是慢性杀手,会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不可逆转的耳聋。目前全球12-35岁的年轻中人,有约11亿人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成为了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

3、耳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以损伤高频段听力为主,生病时应谨听医嘱服药,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常见的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万古霉菌;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利尿类药物如呋塞米,以及一些抗肿瘤类药物等。

4、耳朵炎症:中耳炎是听力问题的常见元凶,也是目前通过药物或手术能完全或部分改善的听力障碍疾病。

5、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熬夜、咖啡、烟酒、油腻食物也许是您最喜欢的生活方式,但这些却会让您过度疲劳、身体机能及免疫力下降,进而影响耳部缺血缺氧导致耳聋。

我们最希望您能做到的:

1、远离噪音:务必安全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耳机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尽可能减少持续暴露的时间;当必须要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噪声时,要严格采取防护措施,

2、耳聋基因筛查: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普及,耳聋基因筛查是对常规听筛最有效的互补筛查手段,可有效减少有耳聋的新生儿。

3、及早就医:当生活中出现噪杂环境下听不清声音、交谈时需要对方重复、提高音量,讲话声不自觉加大等症状时,都可能是耳聋的征兆,需要及时就医并尽早干预。尤其突发性耳聋,早发现、早治疗才会有良好效果,超过1月再就医,听力恢复的可能性很小。时间长的耳聋可能需要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

4、正确认识助听器:对于助听器往往有助听器越戴越聋、戴助听器代表残疾、不美观等误区。其实,助听器并不会产生依赖或加重听力损失,反而会通过经常刺激毛细胞保持其活性,达到延缓听力下降的作用。戴助听器的佩戴能让听损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重新回归社交,较少孤独感,避免出现焦虑、抑郁和认知能力的下降。助听器其实如同眼镜一样都是我们提高感知功能的辅助工具,不必因为佩戴而产生的自卑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