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一、腹泻的定义
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便为主症,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常见。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为甚。推拿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其中对单纯性消化不良疗效甚佳,若中毒性消化不良,应进行综合治疗。如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的营养、生长和发育。重症患儿还可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故临诊时必须十分注意。
二、病因病理
1、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藩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寒、湿、暑、热之邪皆能引起腹泻,尤以湿邪引起者为多。湿困脾阳,对饮食水谷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而致腹泻。
2、内伤乳食:由于调护失宜、哺乳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进不易消化食物,皆可损伤脾胃。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故成泄泻。
3、脾胃虚弱: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脾胃负担相对较重,一旦遇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就能导致脾胃受损,使水谷不得运化,则水反为湿,谷反而滞,水湿滞留,下注肠道而为腹泻。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的内因是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神经调节功能较差,胃酸与消化酶分泌较少,酶的活力低等,外因则可由饮食失调或感受寒冷造成,或由肠道内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等造成,严重者可由水、电解质紊乱而引起脱水或酸中毒等危症。
三、临床表现
1、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2、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3、伤食泻: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4、脾虚弱:久泻不愈或伴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饮食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淡苔薄,脉濡。
四、推拿治疗
1、寒湿泻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治法: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方义:推三关、揉外劳宫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以健 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中止泻。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者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泻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治法: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方义: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利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清小肠清热利尿除湿;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3、伤食泻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治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方义:补脾经、揉中脘、揉板门、运内八卦、摩腹以健胃和脾、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4、脾虚泻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治法: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方义:补脾经、补大肠以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温阳补中;配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肾阳虚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腹胀加运内八卦;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 会以升阳止泻。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