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海蜇(水母)蜇伤

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随着盛夏季节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到海边游泳消暑,但大家在大海游玩时要谨防海蜇蛰伤。海蜇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海蜇口腕部的丝状触手上有密集的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当人体被海蜇蜇伤后,毒液会引起皮肤局部损害,重者可导致全身过敏反应、休克,甚至死亡。

(一)海蜇蜇伤的表现

1.局部表现

人体被蜇伤部位可有触电样刺痛、麻木、瘙痒及烧灼感,局部可有线状红斑、丘疹或风团样损害。典型损害为鞭痕状皮损(见图1-1),可伴有水疱、瘀斑,甚至皮肤坏死等。局部皮损较轻者,2~3 天后开始消退,1~2 周即可痊愈。严重者可持续数天、数月,甚至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

2.全身表现

中、重型蜇伤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主要表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纳差、腹痛、腹泻、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大量泡沫样痰等。

3.过敏性休克

海蜇毒素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生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出冷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四肢湿冷、意识不清等。

(二)急救处理

被海蜇蜇伤后,应尽快脱离蜇伤环境,立即上岸;用海水反复冲洗蜇伤部位,尽量清除局部毒液,切勿用淡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避免因渗透压过低刺丝囊破裂引起毒素的大量释放而加重病情;用塑料硬卡片(如银行卡)、镊子等工具清除残留在皮肤中的海蜇触手及刺丝囊,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或用力摩擦蜇伤部位;救护人员应戴手套,避免被蜇伤;去除触手和刺丝囊后,用热水浸泡蜇伤部位,水温为 40~50℃,持续 20 min,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出现急性肺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甚至死亡,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送往医院诊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