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失眠的心理干预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人失眠的发生率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促使人民过度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随之而出的就是失眠。失眠使人夜间在床上辗转反侧,痛苦不堪,白天头晕脑胀,精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学生学业受影响。下面通过心理方面来调节失眠。

1.改变睡眠认知

纠正每天必须睡足7,8小时的观念,众所周知睡眠可以促进身体充分休息,各种酶蛋白质合成,同时学习记忆的巩固,增强免疫力。故而人们对睡眠过度重视,比如要求每天睡7,8个小时,但并不是每个人需要的的睡眠时间都一样,有人每晚4小时也可以达到失眠质量。另外老人 成人 儿童睡眠时间也不同,老年人4-6小时可以满足需要,成年人6-8小时足以,儿童青少年生长需要睡眠时间长8-10小时。另外人们在应激时候睡眠时间少并不影响第二天的活动,比如中高考出现夜间睡眠,第二天考试不会影响,因为记忆是蛋白质合成相关,应激状态下形成的记忆不会因失眠受到影响,会充分调动出来。

2.身体放松扫描

睡眠是在放松状态下的自然过程,所以想入睡得身体放松,如果想让自己睡眠,使劲让它睡,那一定睡不着,因为你使劲了,用力了。不用力可以通过全身放松身体扫描来达到放松效果,躺着从头到脚心里默念“放松放松”每一块肌肉达到放松效果,入睡效果。   

3.限制睡眠法

为了建立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在床上躺着20分钟没能入睡,要起来做其他事情,看电视,看书,打扫卫生等,有困意在上床躺下入睡,这样有利于建立:床--睡眠的条件反射。

4.好奇自己法(也叫爱自己法)

对自己产生好奇,自己的家族的经历,传承,苦难跟荣誉,每一份的传承都充满了深深的爱,让心神回归自己,好奇自己,爱自己。

5.睡眠观心日记法

晚上记录一天的心理活动,感受,情感,想法等,让自己出离出来看自己,跟自己对话,把自己当成一个最好的朋友去安慰她,帮助她,使她安心,安全,放松。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