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照顾心灵:涵盖情绪管理、压力调节、行为习惯及自我关怀。
一、情绪管理
1. 觉察与表达
每日花5分钟记录情绪(如写日记),标注触发事件和身体反应。
练习用语言表达感受,而非压抑(如:"我感到焦虑,因为……")。
2. 放松训练
深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重复5次。
肌肉放松 身体扫描:从脚部到头部逐步收紧→放松肌肉群。
二、压力调节
1. 时间管理
番茄工作法"(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避免过度消耗。
将任务按"紧急-重要"矩阵分类,优先级处理重要事项。
2. 认知调整
纠正消极思维(如:"这次失败=我能力不足吗?是否有其他解释?")。
培养积极视角 每天列出3件值得感激的小事。
三、行为习惯
1. 规律生活
固定睡眠时间,规律的工作生活时间,利于情绪稳定。
每日运动(如快走30分钟),促进内啡肽分泌。
2. 社交支持
每周与亲友进行1次深度交流,避免孤立。
加入兴趣小组或支持团体,建立归属感。
四、自我关怀
1. 冥想
每日10分钟冥想(关注呼吸或身体扫描),减少反刍思维。
进食时专注感官体验,避免分心。
2. 设定边界
学会说"不",避免过度承担他人责任。
每天预留30分钟"自我时间",做愉悦的事(阅读、听音乐等)。
这份处方能帮助你建立心理健康"免疫力"。照顾心灵与照顾身体同样重要。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