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临床上,经常会接诊到这样的病人,就诊时自诉腹痛、腹胀、时而便秘腹泻,医生查体没有发现阳性体征,做各项检查均正常,病人常带有不良精神心理因素,这类病人就是肠易激综合征(IBS)。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反复发作,病程长短不一,病变多限于结肠,也可涉及小肠。患者的发病多以精神因素为背景,心理因素在本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过去也称为“过敏性结肠炎”或“结肠激惹征”等。该病发病率颇高,并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工作、生活紧张程度增加,发病呈上升趋势。普遍认为与精神因素、胃肠敏感性增高,既往有肠道感染史有关。

一、症状

1.腹痛腹胀  常排便后缓解。

2.排便习惯改变  包括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发作。

3.粪便性状异常  稀便、黏液便或硬结便。

4.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体格检查常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在左下腹扪及条索状乙状结肠,肠鸣音增强等。

二、辅助检查

1.血象、血生化、血沉检查绝大多数正常。

2.粪常规、粪隐血试验、粪病原体检查 多数腹泻带有黏液便,培养无致病菌,潜血阴性。

3.结肠镜检查 肉眼观察结肠粘膜无异常,排除肠道肿瘤及炎症。

4.胃肠X线检查 胃肠道运动增加,部分病人表现结肠袋消失。

5.结肠电图 正常人结肠中3次/min的慢波者不到10%,而IBS患者高达40%,有助于IBS的诊断。

三、治疗

IBS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措施个体化和综合运用,包括精神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

IBS是一种心理生理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IBS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亦是导致IBS症状诱发、加重及持续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心理行为干预手段是治疗IBS的必要要辅助方法。IBS的心理治疗应该具有针对性,应作为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措施的实施基础。

(一)中医药治疗

1.肝郁气滞型:柴胡疏肝散加减。

2.阴虚肠燥型:驻车丸加减。

4.脾气不足型:参苓白术散加减

5.脾肾阳虚型:附子理中汤加减。

6.寒热夹杂型:乌梅丸加减。

(二)针灸疗法

临床上一般针法和灸法配合应用效果较好、辨证施治的原则是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三)西药治疗

IBS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调节肠道运动功能,纠正内脏感觉异常及改善中枢情感的药物。

调节肠道运动功能的药物

1.胃肠平滑肌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值剂

⑴匹维溴胺(得舒特) ⑵奥替澳胺(斯巴敏)

2.多离子通道调节剂   曲美布汀

3.促动力药   西沙必利(普瑞博思) 莫沙必利

4.通便药 聚乙二醇4000(福松)、乳果糖

5.止泻剂  ⑴地芬诺酯  ⑵洛哌丁胺(易蒙停)

纠正内脏感觉异常的药物

1.阿洛斯琼 对IBS非便秘型患者具有缓解腹痛及腹部不适,促进粪便成形的治疗作用。

2.替加色罗 可用于有明显腹痛的IBS便秘型患者。

改善中枢情感的药物

1.抗抑郁药  药物如阿米替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2.抗焦虑药  地西泮等抗焦虑药

胃肠微生态制剂 

威特四联活菌片、金双歧片、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或培菲康片等。

三、肠易激综合症的预防

⑴尽量避免一些诱发因素,保持心情开朗、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紧张情绪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同时应少吃油腻、生冷食物。

⑵不要过于焦虑烦恼,只要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就不必再考虑用什么药来“消除“腹泻。

⑶不随意使用抗生素:这种腹泻并非炎症所致,不需要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加重症状,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⑷正常进餐、普通饮食即可,但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总结易诱发本病的食物,尽量少吃不吃这种食物。

⑸症状明显及时就诊:现在医院已有很多对减轻患者的胃肠症状和精神症状疗效很好的药物,若按医嘱服药一段时间,大部分患者都能取得较好疗效。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