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赶大集;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去打酒;除夕晚上熬一宿……”
在这郎朗上口的民谣中,我们即将迎来忙碌又充满期待的新年。在中国人的“年味儿”里,每到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家家户户就要准备过年期间的主食了。在过去,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可以放的久一些,而且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是不能做“蒸”和“炒”活儿的,因为“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含有不吉之意,所以人们会提前把主食做好。“二十八,把面发”同时也蕴含着新的一年“蒸蒸日上,发家发财”的美好祝愿。
关于主食的知识您了解多少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主食是过年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近年来“想要瘦,就要少吃主食”“吃碳水=毁健康”等说法越来越多,那么您了解主食吗?
常见的主食有谷类(如稻米、小麦、小米等)、薯类(如马铃薯、红薯、山药等)以及杂豆类(如绿豆、红豆、花豆等),这些主食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最经济、最重要的膳食能量来源。
长期不吃主食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机体会消耗脂肪或蛋白质供能,从而造成“酮症酸中毒”,轻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重者可能发生脱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最重要的是,脑组织与红细胞只能通过葡萄糖来供能,如果血糖不能保持稳定,会造成情绪低落、易怒、烦躁,甚至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减退等情况,所以长期不吃主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怎样吃主食才更健康呢?
1. 摄入要适量
吃主食是否健康,跟吃的量有很大关系,一项刊登在《柳叶刀》上的研究发现:主食(碳水化合物)吃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寿命,那么吃多少比较好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每天摄入薯类50-100g。换算成食物,50g面粉相当于70-80g馒头,50g大米相当于100-120g米饭。以体重为60-70kg的成年人来计算,每餐大约需要1-1.5碗米饭或者1-2个馒头。
2. 搭配要合理
精制谷类(精白米面)则由于加工丢失了大量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明显下降。与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和杂豆类含有较丰富的膳食纤维,保留了更多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可帮助降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是主食的更好选择。
另外,薯类有“四吸收”的功效,即吸收身体中的水分、脂肪、糖类和“毒素”,如红薯可润滑肠道、山药可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质沉积等。建议选择主食时种类尽量多一点,做到粗细搭配,同时兼顾食物的多样性。
3. 烹调要科学
蒸、煮是很常见的烹饪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留住食材的营养。若是捞饭、汤面这种做法,则很容易将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等溶入汤中,可通过喝掉煮汤来减少营养损失。油条、炸薯条、炸馒头等油炸谷薯类食物要少吃,油炸的烹调方法不仅会增加额外的油脂摄入,还可能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
4. 吃法要讲究
进食顺序要讲究:可以遵循“蔬菜、汤→肉类→主食”的进食顺序。先吃蔬菜,喝完汤胃已快半饱,然后可吃些高蛋白食物,比如肉类,补充每日所需的蛋白质,最后再吃主食,既可延缓血糖的上升,还能减少能量摄取。
进食速度要讲究: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多吃豆类和高纤维的蔬菜,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减少血糖波动。
除了“发面蒸馒头”腊月二十八还有着很多传统习俗,有的地方要“打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有的地方还讲究“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春联和窗花,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春节将近,年味渐浓,各位小伙伴们,都把面发好了吗?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