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1.吸烟为什么会上瘾?
烟草成瘾是个复杂的过程,受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三方面的交互影响。
①生理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作用于大脑,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多巴胺,令人愉悦。当尼古丁被代谢完毕,体内多巴胺会迅速下限将,促使烟民不断摄取尼古丁,最终导致大脑结构改变。
②社会环境因素:吸烟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拓展及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受这种社会背景的影响,吸烟变成群体识别和日常社会交往的工具。
③心理因素:吸烟者的行为取决于某些动作或习惯,比如掏烟、点烟等。这些不断被强化的行为会导致心理成瘾。还有通过吸烟来缓解自己的情绪,也成为吸烟者的一种心理应对方式。
2.戒烟有什么好处?
戒烟是降低吸烟危害的唯一方法,戒烟越早越好,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
吸烟的危害或许在一段时间后才陆续显现,但戒烟的好处立时可见。停止吸烟20min内,心率就会下降,血压也会轻微降低;12小时后,血中CO浓度降至正常值;2天后,尼古丁所致的不良反应消失;2个月左右,手部和脚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增加。戒烟后3个月,肺功能改善,咳嗽、鼻窦充血和呼吸急促减轻;1年,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降低50%;5年,中风的发病风险恢复到正常不吸烟者的水平;10年,肺癌的发生率是继续吸烟者的50%;15年,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与正常不吸烟者相似。
3.对于烟草大家常常会存在一定的误区。
有的人吸了一辈子烟也没事儿?千万别被“幸存者偏差”误导!
科学证据表明,每两位吸烟者中就有一位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吸烟者的平均寿命要比不吸烟者缩短10年。您看到的吸了一辈子烟也没事的人只是“幸存者”,而那些因吸烟早死的人却成为了沉默的数据。吸烟导致的疾病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会慢慢显现,具有滞后性,让人容易低估烟草的危害。并且,一旦得了吸烟相关疾病,这些疾病大多难以治愈,不仅会导致吸烟者早死,还会降低未来的生活质量。
有的人认为烟草有助于思考,但事实是别再被洗脑了,烟草并不能帮助你思考!
所谓吸烟能帮助思考,事实上是,由于吸烟者对尼古丁和抽烟的动作产生了依赖,因而在不吸烟时很难集中注意力,继而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这时候,吸烟可以缓解这些不适。依赖吸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这一现象正是吸烟造成的恶果,却被一些人当成了吸烟的好处。并且,由于吸烟可以降低脑血流量,并导致脑组织缺氧,反而会影响吸烟者的思考能力。
有的人担心戒了烟反而带来身体不适?别担心,此时你的健康在走上坡路!
一部分人认为戒烟后会生病,甚至很多吸烟者在戒烟后几天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其实,这是因为吸烟多年,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对身体造成损害,在戒烟后恰巧发病而已。此外,吸烟是一种成瘾性疾病,一些身体不适的反应正是你和烟瘾战斗的余波,这些戒断症状在戒烟最初14天内表现最为强烈,之后逐渐减轻消失,持续时间为1个月左右。
4.你做好戒烟准备了吗?
明确戒烟原因强化戒烟意愿;扔掉所有的烟草制品和吸烟相关用具;告知家人、朋友和同事,您正准备戒烟;开始延迟第一支烟的时间5-15分钟。
确定一个戒烟日;减少在可以吸烟的场所停留的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戒烟方法;尽量保持忙碌状态,即使是在休闲时间;避免他人在自己面前吸烟;考虑是否需要使用戒烟药以及专业医生的戒烟帮助。
5.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戒烟?
五招转移注意力:深呼吸15次、喝一杯水、散步或锻炼身体、刷牙或洗脸、与家人朋友聊天。
戒烟过程中不仅要克服生理依赖,还要克服心理依赖及改变行为习惯。因此,戒烟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不能盲目“干戒”。
戒烟门诊:目前,青岛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肿瘤医院和胸科医院全部规范设置戒烟门诊,并通过政府官网向社会公示。戒烟者可以前往咨询专业医生,接受正规戒烟行为干预治疗。
戒烟药物:根据《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版)》,目前我国已被批准使用的一线戒烟方法和药物有:尼古丁替代疗法(非处方药),如尼古丁贴片、尼古丁鼻喷剂等;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处方药);酒石酸伐尼克兰(处方药)。使用药物可以使戒烟者戒烟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有疑问,请咨询专业的戒烟医生。
中医戒烟:青岛市于2023年在薛家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开展了中医戒烟服务试点项目,借助中国中医科学院推荐的成熟针灸及耳穴压豆戒烟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戒烟效果。在此之前,香港地区从2010年起,把“中医针灸戒烟”项目纳入援港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医针灸已累计为香港地区逾15000名戒烟者提供超过14万人次的免费针灸服务,使用中医针灸方式的戒烟者,完成疗程后26周无复吸率可达41%。
针灸戒烟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绿色疗法。现代医学证明,针灸戒烟的机理是针刺后诱发体内产生大量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弥补因内源性成瘾物质尼古丁供应中止所造成的阿片类物质缺乏的症状,从而达到戒烟目的。
另外还有戒烟热线、移动戒烟干预等方法。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