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气象万千变化,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健康。知晓如何依据不同节气的气象条件,采取恰当的个人健康防护措施,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远离疾病困扰的关键。
一、春之防护:生机勃发,谨防寒湿
立春,阳气初升但余寒犹存。此时,外出要注意保暖,别过早减去厚衣,尤其是老人和儿童,一顶温暖的帽子、一条围巾能护住阳气生发之处。早晨阳气渐旺,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激发身体活力,但要避免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寒湿趁虚而入。饮食上,多吃些韭菜、豆芽等应季蔬菜,助阳气升发。
雨水时节,空气潮湿。家中要保持通风干燥,可使用除湿盒、除湿机防潮。出门记得携带雨具,鞋子选防水防滑的,防止滑倒受伤。皮肤敏感者,沐浴后及时擦干身体,涂抹温和的润肤乳,构筑皮肤保湿屏障,减少湿疹、癣疾风险。睡前用艾叶水泡脚,温通经络、祛湿散寒,提升睡眠质量。
惊蛰春雷动,万物复苏,蚊虫渐多。家中安装纱窗、蚊帐,使用电蚊拍等物理驱蚊工具,减少化学驱蚊剂对身体的刺激。郊外踏青时,穿长袖长裤,避免皮肤暴露,归来后检查衣物有无蜱虫附着。日常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C 的柑橘、草莓等水果,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侵扰。
春分昼夜平分,气候宜人但易情绪波动。多参与户外活动,放风筝、赏花都是不错选择,让身心沐浴春光,舒缓压力。中午适当小憩,为身心“充电”。这一时节,还应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顺应昼夜节律,稳定身体生物钟,防范情绪性疾病。
清明细雨纷纷,气温多变。出门随身携带轻便外套,随时增减。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出行备好常用药,避免扫墓等活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引发血压波动。饮食宜清淡,如荠菜、菠菜等时蔬,既能清肝明目,又可养护脾胃。
谷雨是春末,湿气较重。居住环境可放置木炭、竹炭吸潮,被褥常晾晒。关节不适者,佩戴护膝、护腕,避免久居寒湿之地,如地下室、湿地。饮食加入薏仁、芡实等祛湿食材,熬粥煮汤,健脾祛湿,助力关节轻松度过换季。
二、夏之对策:骄阳似火,防暑降温
立夏暑气至,人体出汗增多。首先要保证充足饮水,少量多次,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盐、糖补充电解质。户外工作者务必做好防晒,遮阳帽、防晒衣、墨镜是标配,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作业。室内保持凉爽通风,合理使用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免温差过大引发感冒。
小满闷热潮湿,脾胃易伤。饮食切忌贪凉,冰饮、凉菜浅尝辄止,多吃冬瓜、丝瓜等清热利湿食物,助力脾胃运化。饭前便后洗手,食材洗净煮熟,预防肠道传染病。居家可备藿香正气水,应对中暑、胃肠不适,有备无患。
芒种时农活忙,蚊虫猖獗。田间劳作涂抹防蚊液,穿浅色衣物,减少蚊虫叮咬几率。对花粉、尘螨过敏者,家中勤打扫、勤换被褥,使用空气净化器,外出佩戴口罩。此时白昼长,午睡片刻,养精蓄锐,缓解疲劳。
夏至阳极阴生,养生重“养阳护阴”。夜间睡眠避免直吹空调、风扇,护好肩颈、腰背、腹部等部位,免受寒邪。饮食清淡多样,绿豆汤、百合粥等解暑滋阴,平衡体内阴阳。适量吃苦瓜、苦苣等苦味食物,清热泻火,增进食欲。
小暑、大暑酷热难耐。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外出,若外出,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十滴水、人丹。家中常备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饮品,随时饮用。室内空调温度调至 26℃左右,同时用加湿器增加湿度,避免干燥。游泳是消暑锻炼佳选,但要注意安全,做好热身。
三、秋之要点:秋燥渐起,保暖防疾
立秋余热在,秋燥初显。晨起、晚睡各饮一杯温水,滋润呼吸道。饮食多吃梨、银耳、百合等润肺生津食物,缓解口鼻干燥。外出防晒同时,备好轻薄外套,应对早晚温差。
处暑凉意生,温差拉大。早晚添衣,尤其护好颈部、脚部,老人可穿薄秋裤、软底鞋。坚持适度运动,如慢跑、登山,增强心肺功能,但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避免受凉。饮食少辛增酸,多吃苹果、葡萄等,收敛肺气。
白露秋风凉,湿气渐重。早晚锻炼注意保暖,运动前充分热身,防肌肉拉伤。夜间睡眠关好门窗,盖好薄被,防止受寒。体质较弱者,可在此时接种流感疫苗,提前预防秋冬流感。
秋分昼夜均,气温下降。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衣,遵循“秋冻”原则,适度耐寒锻炼,但腹部、背部、脚部要保暖。饮食均衡,五谷杂粮、肉蛋奶、蔬菜水果合理搭配,滋养脏腑。心情保持舒畅,多参加社交活动,预防悲秋情绪。
寒露、霜降霜寒至。足部保暖至关重要,穿上厚袜子、保暖鞋,睡前热水泡脚,可加入艾叶、花椒温通经络。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出门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家中备止咳平喘药物,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四、冬之窍门:寒凝大地,养藏固本
立冬寒初临,人体阳气内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休养生息。饮食多温热滋补,如羊肉汤、萝卜炖牛肉,为身体储存能量。适度晒太阳,补充维生素 D,增强钙质吸收,强壮骨骼。
小雪、大雪雪纷飞。外出穿厚棉衣、戴手套、围巾,保护好头面、手足。驾车出行检查车况,备防滑链。老年人减少外出,防滑防摔。室内保持温暖,可用热水袋、电暖器,睡前暖被窝,防夜间受寒。
冬至阴极转阳,养生关键。饮食吃饺子、汤圆等传统食物,暖身滋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晨起别太急,先在被窝活动四肢,缓缓起身,服药后再适度活动。室内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小寒、大寒冷彻骨。减少外出,必须出行时,从头到脚武装严实。家中多备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提升抗病力。勤洗手,防流感、肺炎传播,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莫拖延。
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的韵律,也是健康的指南。顺应节气气象变化,精心防护,我们就能在岁月更迭中,保持身心安康,尽享四季美好。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