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骨龄,顾名思义,即骨骼的年龄,它反映了儿童骨骼发育的成熟程度,骨龄测量需要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通常要拍摄左手手腕部位的X光片,医生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如骨化中心的数目、大小、形态以及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关系等,再与标准图谱进行对比而得出。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大约为其年龄加1。骨化中心的出现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儿童骨骼发育的实际状况,是评估生长发育水平和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年龄和骨龄是比较接近的,年龄增长1岁,骨龄增大1岁。但受疾病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两者会出现不同步的情况,骨龄和年龄之间会有一个差值,称为骨龄差。如果孩子的骨龄差为±1岁,且身高正常,日常生活中定期为孩子监测身高即可。骨龄大于年龄2岁为骨龄提前,骨龄小于年龄2岁为骨龄延迟。

骨的生长与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有关。骨龄在临床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骨龄明显延后;真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骨龄超前。但正常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差异较大,诊断骨龄延迟时一定要慎重。这就需要专业医生综合评估,排除内分泌疾病如性早熟、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疾病、肥胖女童等。如果孩子身高没有达到骨龄相对应的身高,意味着孩子骨骺会提前闭合,成年终身高受损,导致成年以后身高不理想。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身高矮属于晚长,其实并非如此。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于胎龄儿、肝肾疾患、心脏疾患等疾病都可能引起骨龄延迟。因此,是晚长还是其他因素,需要充分检查,寻找原因。

骨龄是评估孩子生长发育的一个手段,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去测骨龄。经过专业医生结合身高、体重、BMI等数据综合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而给出相应的诊疗建议,孩子的生长发育、身高体重或其他指标的发育都在正常范围内,就没必要检测骨龄。

总之儿童科学增高要需从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入手,多吃蔬菜、牛奶等食品,保证充分营养,多参加跳绳、游泳、打篮球、慢跑、跑楼梯等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和身高的增长。同时还要关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总之,骨龄作为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与身高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通过科学评估与干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其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