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脸上白斑是“虫斑”?需要打虫子吗?
袁珍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一、早产儿——肌肤接触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早产儿出生后应尽早接受肌肤接触,那么,如何进行适宜的肌肤接触呢?
首先,母亲背倚靠垫慢慢向后仰躺,身体与水平面呈30°-50°角度,姿势舒适,心情愉悦。
将宝宝裸体放于母亲胸前,与宝宝胸贴胸(妈妈的皮肤贴着宝宝的皮肤),母亲一手托住婴儿头背部,另一只手托好宝宝臀部,给宝宝安全舒适的支撑。
母婴肌肤接触时,宝宝的膝关节自然屈曲呈蛙状,手臂屈曲放于身体两侧或嘴旁。
肌肤接触过程中,宝宝只需佩戴帽子和穿着尿布,母亲和宝宝都需要适当遮盖进行保暖。
肌肤接触时,母亲可以轻轻抚摸宝宝,适当与宝宝进行眼神接触,还可以轻声对宝宝说话或唱歌,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鼓励尽早、尽量长时间地持续进行母婴肌肤接触,在医疗机构或家中都可以进行。
别忘了,当母亲身体不适时,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也可以替代执行哦。
二、早产儿——母乳喂养
母婴肌肤接触可以帮助早产儿开始并维持母乳喂养,改善早产儿的短、中期生存预后,促进神经发育。那么,从肌肤接触到实现纯母乳喂养,有哪些步骤呢?
1.接触前准备
母亲采取舒适姿势,宝宝只穿尿布,母婴双方都做好保暖。
为避免肌肤接触时母亲感觉不适,以及接触时宝宝吸吮触发奶阵导致可能出现的呛咳,建议妈妈提前吸软乳房。
2.肌肤接触与初步吸吮母乳
宝宝趴在母亲胸前,肌肤接触过程中,当宝宝的嘴或周围区域偶尔触碰到妈妈乳头,会张嘴含住乳头或舔舐滴出的乳汁。
一般在纠正胎龄32周之后,宝宝的吸吮、吞咽、呼吸会逐渐协调,能较好应对母亲的乳汁流速,此时乳房里可以保留部分乳汁供宝宝吸吮吞咽,但仍建议在哺乳后继续吸奶,保障充足的乳汁供应。
3.有效吸吮母乳
随着肌肤接触时间的延长及宝宝的追赶生长,早产宝宝从乳房吸吮出乳汁的能力逐渐增强。在纠正胎龄36-38周时,很多早产宝宝能够成功做到从母亲乳房吸吮母乳,之后进步会非常快。
4.完全母乳喂养
当宝宝寻乳表现更为丰富,吸吮能力更持续、协调且更成熟,为完全母乳喂养做好了准备,母亲就可以尝试对宝宝进行按需喂养和更多的亲喂母乳,从而逐渐过渡到完全母乳喂养。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