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专题
竞答
直播
健康自测
健康基地
首页 知识 正文

青岛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家长须知

一、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实施的专项群体筛查。它是通过耳声发射(OAE)或/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和声阻抗等客观、快速和无创的电生理学检测,将可能患有听力障碍的宝宝筛查出来,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得到及时的干预,最大限度地促进言语语言和认知的发展,防止残疾的发生。

二、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

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毒浆体原虫(弓形体)病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唇腭裂等;

5.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6.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7.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8.新生儿室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9.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0.体外膜肺氧合;

11.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

12.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

13.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三、听力障碍主要特征和危害有哪些?

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由于耳传导通路发育异常或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听力缺失。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1~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导致聋哑,俗称“十聋九哑”。即使轻度的听力障碍也会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影响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四、如何进行听力筛查?

正常出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青岛市指定的诊断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指定听力障碍诊断机构。正常出生新生儿若转入 NICU,即使在母婴同室时已经进行了听力初筛,也应在 NICU 出院前进行 AABR 筛查,并以后者筛查结果为准,确定是否需要转诊。

五、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异常怎么办?

听力筛查未通过正常新生儿复筛未通过及住NICU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表示在宝宝外耳道未记录到耳声发射反应,可能是孩子存在听力问题,也可能是测试环境或婴儿耳道内分泌物堵塞等多种因素引起,必须在出生3个月内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听力学诊断和医学诊断。确诊听力障碍患儿必须在出生6个月内尽早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包括听力补偿与重建及早期康复教育。

六、宝宝通过了听力筛查,就没问题了吗?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检测出一部分听力障碍的患儿,由于个体的生理差别和其他因素,仍有部分患儿不能被筛查出来。而且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通过”说明宝宝目前外周听觉器官功能正常,但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受疾病、环境、遗传等因素影响,也有可能会出现后天听力损失。因此,0~6岁儿童应到耳鼻喉门诊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或儿童保健门诊进行耳及听力保健(3月、6月、1岁、2岁、3岁、4岁、5岁各查一次),预防听力障碍发生。

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需注意:即使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耳及听力保健,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障碍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关注“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